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四川人蘇東坡冇食過辣?中華古今飲食四大分別

11-08-2023
公民教育-中華文化-中華飲食-四川

中華飲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中國美食博大精深,因著地理、習俗、特產的不同,發展出各式各樣具有地方風味和相應的烹調方法。教聯會副會長鄧飛從四方面講解古今飲食分別,包括禮節、烹煮、調味和味道。原來很多飲食文化的歷史比我們想像中短呢!

1.禮節

公民教育-中華文化-中華飲食-四川

我們今時今日如何飲食的例子不會像《周禮》那麼複雜,但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由分餐制到圍桌吃飯,這是一個最大的分別。分餐制就等於現在大家吃日本食物 ,或者吃快餐,一人一份。至於圍桌吃飯,即是團年或中秋佳節的時候,大家坐在一起夾菜,最多用公筷,有一個說法是大概在宋朝,尤其是南宋之後,中國人才真的坐在一桌一起吃飯,當時也不會用公筷。

鄧飛表示:「用公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香港沙士之後才流行起來」,但是在宋朝之前主要飲食的禮節就是分餐,就是「你有你吃,我有我吃」,每人有一張桌子或者叫几,即茶几的几,分開吃。即使是飲宴也是分開坐,不會坐在一起。圍桌吃飯是古今的飲食禮儀最顯著的分別。

2.烹煮

公民教育-中華文化-中華飲食-四川

很多飲食的習慣在古代和現代未必相通,鄧飛以《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為例,很多時候的翻譯就是,治理一個大國家好像煎一條小魚。意思是煮魚時不要將魚翻來翻去,煎魚要就由它,不要動,慢慢就會煎熟了;將魚翻來翻去就爛了,用這個來比喻無為而至。

鄧飛認為以上說法有一個問題 :「他說烹小鮮,沒有說煎魚,你要煎魚的時候,是不是有個煎鍋或鑊,才可以煎呢? 歷史記載,中國人的鑊,不是說現代西方的煎鍋,而是生鐵鑊,起碼到宋朝南宋之後才出現,南宋之前是沒有鑊炒菜的 ,沒有鑊做煎炒的,那怎麼可能會煎魚呢?這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所以他舉此例子說明由古到今的飲食文化變化很大。

人仔細細|肩負起社會責任為有需要學童提供免費教學 按照學生能力編班因材施教

3.味道

公民教育-中華文化-中華飲食-四川

談及味道,今時今日現在的一般說法是「東甜、西辣、北鹹、南淡」,鄧飛說:「我們經常說上海菜、淮揚菜是偏甜一些;西面,即湖南直到四川,很辣的,差在是麻辣還是其他辣;南方,廣東人的口味是偏淡,因為廣東人喜歡吃新鮮的東西,鮮魚都是淡味一點;北方就會重口味一些,油、鹽、醬、醋會放得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