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否得到正向的價值學習,以及與家人的良好關係建立,同樣會對孩子的社交溝通表現有所不同。孩子有沒有做到主動關心他人,便是一項家長容易觀察到的行為表現。
正向成長|註冊社工 梁秉堅
近日有社福機構舉辦親子義工嘉許禮,嘉許家長在這年間與孩子一同在社區中做社會服務,在回顧的過程中,有不少感人和溫馨的場面。這種身體力行的身教模式,讓在場的小朋友可以認識到關愛社會的意義,以及參與義工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在一次慈善賣物會的活動中,有幾位高小學生的表現十分積極,大力推銷自己所屬攤位的貨品,讓場內的氣氛高漲起來。入場人士除華人之外,還有小數族裔和外籍人士,同學們用自己僅僅夠溝通的普通話和英語能力向入場人士推介,同學們那份熱情和真誠使他們攤位的生意火熱,為活動籌募一筆可觀的款項。然而,有攤位的同學則比較靜,只是默默的站在攤位內靜待著客人的來臨。
在香港的家庭生活,由於居住環境空間有限,假期時往往會帶孩子外出遊玩,甚至是與幾個年齡相約孩子的家庭聚會,讓孩子在活動時可以與同齡的孩子玩樂,加強孩子的溝通交流能力。有家長向社工表示家中的孩子在生日會時,只顧自己在一旁玩玩具,其他同場的孩子希望能夠一同分享玩具時,孩子不但表示不樂意分享,還離開了那群小孩子。
近日,香港政府與非政府機構舉辦了共創明TEEN計劃,帶動了社會推廣正向的風氣。計劃支持成功的企業老闆、企業高層、專業人士與基層家庭的初中學生成為師友,而居住在劏房和不適切居所環境的學生更能獲優先參加的機會。計劃希望可以讓參與計劃的學生能夠認識跨階層的人士,在經過非政府機構配對後成為師友,通過活動中相互交流認識,從而讓學生擴濶人生,使其視野更高、更立體。
有不少家長都會願意在社會服務中心裡為孩子報讀興趣班組,因為這類中心會設有社工和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在觀察到孩子出現異樣,甚或是有特別的需求時,可以及早發現和介入。早前,有社福機構的興趣班活動中有一個個案處理,值得與各位家長分享一下其處理方法。
隨著疫情開始減退,社會漸漸重回正常,孩子又可以繼續參與課後活動,豐富成長的經歷。有時候在家長和孩子等候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社工會觀察到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以及孩子即時給予家長的回饋,有正向管教,也有高壓的管教。有家長常常表示孩子反叛,難於管教,令近期緊張常生活添上煩惱。
近日本地一間大學,發佈學童快樂指數,據報告顯示,指數從去年6.85,輕微下跌至今年的6.77,近年快樂指數下跌,並集中於低年級,出現欺凌的情況,或源於學生學業壓力隨復課後上升。香港有不少學校會舉辦生命教育,即使活動受到重重外在因素影響,而未臻完善,讓結果和效益減少,但亦可以為學生發揮了正面的影響。
安全感無論對於大人或小孩都非常重要,而孩子是否有充足的安全感,與父母的教養有密切關聯。有些孩子會不時會做出一些小動作,家長或會對此感到疑惑,但其實這只是孩子焦慮的表現,而這些表現正是反映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足夠的安全感。
安全感無論對於大人或小孩都非常重要,而孩子是否有充足的安全感,與父母的教養有密切關聯。有些孩子會不時會做出一些小動作,家長或會對此感到疑惑,但其實這只是孩子焦慮的表現,而這些表現正是反映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足夠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