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柴醫一分鐘|李廣冀醫師

【柴醫一分鐘】外感損傷「脾陽」 食療增強體質

3歲小孩率性而為,快樂可以很簡單,互相追著跑,已經哈哈大笑,滿頭大汗。小栗子本來也有點怕醜,如今到遊樂場玩,變得主動,與年齡相約的小孩一拍即合,互相追逐,樂在其中。本來我猶如貼身保鑣般,現在見他玩慣玩熟,便放膽畀他跌跌碰碰,這樣對大家都好,彎著腰追他,十分疲累。我試過一次卡住在小隧道,十分尷尬,幸好最後掙脫。


【柴醫一分鐘】提防小兒手足口病 減低感染風險

小兒手足口病毒是一種常見的兒科常見傳染病,通常發病年齡為兩歲至五歲。由於患者會出現發燒,口腔、手足都有疱診等症狀,所以手足口病和猩紅熱、玫瑰疹、水痘等一旦出現,都會令家長較為關注,甚至驚惶失措。


【柴醫一分鐘】小兒濕疹11問 有何方法止癢?

濕疹在香港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皮膚病,平均每5個人便有一個人在不同時期患有濕疹,屬於皮膚的表層炎症,引起痕癢,水泡,紅腫,並有滲出液,皮膚乾燥帶皮屑脫落。以下等柴醫為大家解答11個小兒濕疹問題!


【柴醫一分鐘】濕疹剋星紫雲膏 在家自製一樣得

近日冬季天氣反覆,是濕疹加重的季節,現代醫學認為濕疹是遺傳病,你有了濕疹體質,遇到誘發因子就會發病,外塗含類固醇藥膏,療效是肯定的,可是有副作用,所以不少患者會向中醫求診,希望能減少搔癢,控制皮損。


【柴醫一分鐘】家長必讀BB濕疹治療法

近日接觸不少嬰兒濕疹求診的個案,主要是面部濕疹,俗稱「奶癬」,其實這些是濕疹的一種,叫做「異位性皮炎」,多數BB都在大約出世後2至3個月就有皮膚敏感,有些是面部,典型發作是手肘內側與膕窩(膝蓋後側)。


【柴醫一分鐘】小朋友鼻敏感發作怎應辨?

香港鼻敏感患者眾多,輕者無須服藥,如果症狀較重,西醫一般會給口服鼻敏感藥或者鼻敏感噴劑,而中醫則會開中藥,或者針灸。根據臨床經驗,針灸對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都有不錯的療效。現代科研顯示,針灸療效和西藥治療相若,適合使用噴劑後流鼻血或者口服藥感到疲倦的患者。


【柴醫一分鐘】身體正氣不足易引致鼻敏感

鼻敏感,又稱過敏性鼻炎,中醫稱為「鼻鼽」,多為髒腑功能失調,外因多為感受風寒,導致身體出現排寒的表現,就是流鼻水,如果流黃綠鼻涕,多是熱風外感,或者鼻竇炎。臨床以治療肺、脾、腎之虛損為主,補肺可以收鼻水,通鼻塞,健脾能夠鞏固小孩消化系統,穩定小孩體溫,補腎有助改善遺傳性敏感體質。


【柴醫一分鐘】小朋友誤服鐵釘怎麼辦?中醫有救!

如果古代小朋友誤食鐵釘,如何是好?

從前有一位欠缺育兒知識的母親,竟然將一枚釘鞋的鐵釘給小孩子玩,小孩不知,誤塞入口中,母親也不為意,小孩一下子誤吞鐵釘,在喉間不上不落,情況也頗危急,小孩的母親驚呼大叫。


【柴醫一分鐘】端午節吃粽易吃滯 親自包粽最健康

本周四(6月25日)便是端午節,男女老幼除了期待那一天的公眾假期,亦會看龍舟競渡與吃粽子應節。講起粽子,有裹蒸粽、鹼水粽、廣東粽等,總有一款適合自己口味;但在大快朵頤之前,別忘了要留意自己及孩子的健康狀況,切勿吃壞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