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在亞洲地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人月兩團圓,中秋節的歷史可從周朝說起,不過賞月、吃月餅的習俗分別到宋朝和清朝先開始盛行。教聯會副會長鄧飛同大家詳細講解中秋習俗起源,原來一直以來流傳的月餅起源「八月十五殺韃子」竟然係假!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事實上很多承傳至今的文化習俗不一定是源遠流長的 ,譬如八月十五中秋節,包括吃月餅、神話故事「嫦娥奔月」,歷史並不源遠。
拜月源於周朝
有關「中秋」較明確的記載在《周禮》,它是周朝的一個很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鄧飛表示:「《周禮》提到八月十五日,周天子拜祭月亮,因為古代的天子是天地崇拜,現今北京有天壇、地壇 、日壇、月壇,皇帝或者天子就會拜祭天地和日月,這個風俗比較成熟開始就應該是周朝,《周禮》有確定八月十五就是祭月,如果是推本溯源可以推到周朝,但是拜月就並不等於我們現在的中秋節。」
他解釋:「首先,拜月不是人人有資格,基本上天子才能祭月亮,平民百姓沒有資格。第二,拜祭是官式、隆重、莊嚴肅穆,不像民間中秋節這麼喜慶、開心,也沒有特別強調一家團圓,純粹是官方的一個朝廷的典禮,若推本溯源就是這樣。」
宋朝始有夜市
隨著一個一個朝代的蔓延,到唐朝時,中秋節就開始寬鬆,不只於天子皇帝祭天,民間開始在八月十五有一些活動。鄧飛表示:「中國古代在宋朝開始才開夜市,宋朝之前,包括漢朝、唐朝,晚上是宵禁,不准老百姓在城裏面串門,即是不可我離開我家去逛夜市、逛夜街、去朋友家串門。包括唐朝長安這麼繁華的城市,晚上也是宵禁,既然晚上宵禁,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喜慶節日,中秋也不例外,除了元宵。」
他指,若說宋朝之前有中秋慶典其實也不成立,因為根本沒有夜市。直到宋朝有夜市,大家就準備一些食物去賞月,但那些食物也不是月餅,反而比較多是一些水果類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