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係激死我!」這句話相信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教仔女有時會發嬲、焦慮等等。輔導心理學家教家長4大方法管理負面情緒,保持積極心態,親子關係先會好!
教養孩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當他們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不合作的態度時,負面情緒便如潮水般湧上心頭。孩子的到來標誌著家庭生命周期中一個重大的里程碑(Goldenberg, Stanton & Goldenberg, 2017),當中涉及很多照顧責任的分工、育兒技能的培養以及生活節奏的改變等。
雙職家長育兒壓力大
在香港,許多家長都是雙職家長,日常除了要應付工作外,還得處理家中的大小事務、孩子的起居飲食、學習及升學問題。在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時,難免會與孩子產生磨擦,進而引發負面情緒。家長往往身兼引導孩子的角色,但當壓力來臨時,如何有效地管理自身情緒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課題。
負面情緒是什麼?
負面情緒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經歷著各式各樣的情緒,包括正面的與負面的。負面情緒涵蓋了憤怒、焦慮、憂鬱或不滿等的情感狀態。這些負面情緒不僅影響著我們的情緒狀態,還可能影響我們的行為和健康。
負面情緒有哪些?
了解負面情緒的種類和特徵,對於我們有效地應對這些情緒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在育兒過程中常出現的負面情緒:
⦁ 憤怒:想想看,孩子在趕急的時候慢吞吞,或是在公眾場合鬧脾氣,憤怒的情緒往往會油然而生。憤怒是一種強烈的負面情緒,常伴隨著激動、緊張和不滿的感覺。當我們感到受到被侵犯、被忽視或無法掌控局面時時,憤怒情緒就會湧現。
⦁ 焦慮:焦慮是一種對未來或不確定事物的擔憂和恐懼。作為家長,我們經常都會為孩子的健康和未來而擔心,例如擔心孩子在學校裡染病、擔心孩子跟不上學習進度或升學問題等,這種擔憂會使我們感到不安和緊張。適度的焦慮感能激勵我們為未來作更多的計劃,產生正面結果,但過度的焦慮卻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親子關係。
⦁ 沮喪:當感到失望、無助或挫敗時,沮喪的情緒就會籠罩著我們。有時我們投入大量心力,結果卻不似預期,例如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跟孩子溫習功課,卻發現孩子仍無法理解,這種情況往往會讓家長感到沮喪。
家長情緒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的情緒能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對子女情緒智能的發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首先,子女會透過父母的情緒表達方式學習如何表達情緒。根據艾里克森(Erikson, 1966)的「心理社會發展論」所言,初生的嬰兒正處於建立信任的階段,唯有父母能夠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孩子才能在信任與安全感中茁壯成長。而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 1978)在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中更是指出,具安全感的孩子往往能夠維持較穩定的情緒,反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則可能變得容易焦慮或退縮。
此外,研究顯示,家長的情緒表達方式會影響子女的行為和情緒,積極的情緒表達能夠促進親子關係的穩定,而負面的表達方式則可能引發親子間的衝突(Fosco & Grych, 2007)。
此外,父母之間的衝突和對孩子缺乏情感的投入,也會對孩子的情緒調節技巧(Emotion regulation)造成不利影響(Gallegos, Murphy, Benner, Jacobvitz & Hazen, 2017)。因此,了解並有效地管理情緒對於父母至關重要。
應對負面情緒4大方法
以下是一些管理情緒的方法,讓我們能夠在負面情緒爆發時應對眼前的困境。
⦁ 自我意識和情緒認知: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狀態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只有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情緒時,才能有效地應對。透過觀察自身的情緒反應,例如通過冥想或撰寫情緒日記(如記錄情緒爆發時的事情、感受和想法),有助於我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情緒狀態,並正視其存在。
⦁ 培養情緒調節技巧:在情緒爆發時,將自己暫時離開爭執的場面,給自己一些時間和空間來冷靜下來,運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例如:深呼吸、靜心冥想、體育運動、聆聽音樂或閱讀,透過自我關懷,重新找回內心的平衡。對於經常感到焦慮的人,可以採用放鬆技巧,例如進行腹式呼吸,以紓解焦慮情緒。
⦁ 溝通和表達需求: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有助減輕負面情緒。家長的情緒爆發往往是因為感覺自己的界限被侵犯或需求被忽視。與孩子溝通時,必須學會設定界限並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尋求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