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星期是特別假期後的開學日,近日政府就開學安排作出介紹,特別是有關尚未接種疫苗學生如何可以如常上學。未能接種疫苗的原因有多種,但礙於防疫的安排,未接種疫苗的學生將未能參與部份課後活動,學校在行政上亦需要為未接種疫苗的學生作出特別安排。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把學生分成已接種和未接種疫苗兩大類。有專家認為會出現歧視或欺凌,家長該如何應對和處理﹖
接種疫苗 VS. 未接種疫苗 產生歧視 ?
歧視和欺凌在不同的年紀都會對施虐者和受害人者有不同深遠的影響,特別會在情緒管理和處事方式上出現異常。在校園中,人多勢眾的一方自然成為主流,佔小數者則成為群體中的小眾,容易被忽視和被排斥。有部份學校的班級中,會出現已接種疫苗同學為主,又或是未接種疫苗為主的兩極,在課堂或活動因為當中的小眾而受到影響時,當有同學因此產生不滿情緒時,小眾的一方將成為眾矢之的而面臨壓力,並且在言行舉止上出現針對小眾一方的同學。上述的情況不及早處理,這種氣氛將很容易昇華成為歧視,繼而出現欺凌的行為。
正向成長| 善用社交平台 為學習趕走負能量
做好心理輔導 防止歧視發生
其實這種現象在過往的校園裡常有出現,若及早發現則可以平息事態之餘,還可以對相關學生加以輔導。在是次學生疫苗注射的事情中,教育局的取態是鼓勵回校上課的學生需要接種疫苗,然而不同的學生因多種因素在過去未有,或未能趕及在開學前注射疫苗,故學生有機會是被動的一群。
要防止學校出現歧視或欺凌,學校需要有清晰既公平的對待已接種和未接種疫苗的同學,家長亦要在開學前對子女做好心理輔導,莫論同學的接種情況為何,都不應該多加討論及指點。而家長在開學後更需要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以及校園的氣氛,讓子女在出現異常的初期能及早識別。
在校園中,同學與同學之間是平等的,應著重學業和正常的社交。青春期前較容易教育,在青春期開始之時,同學們經已面對當中帶來的生理反應,還會因特別注重自我形象關係,對同學的反應也較為敏感,家長是需要特別關心青春期子女的心理需求變化。老師是學生們的榜樣,更需要有持平公道的態度去處理班務,樹立良好的形象讓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到正向正面的人生態度。
梁秉堅 Jeff Leung
註冊社工
關注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推動正向Positive文化,
提升社會、企業、家庭保持「正向」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
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 | 世界紛亂讓人感到不安恐懼? 4招減輕孩子焦慮
正向成長| 社交限制令青少年抑壓自我
正向成長| 疫情下考DSE 壓力爆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