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家長注意】重新了解「 特殊需要 」的教育方式

20-05-2021
家長注意-了解-特殊需要-教育og

幾個星期前參加了一個關於具特殊教育需要 (SEN)人士日常生活狀況的分享會,與家長、老師從「照顧」角度交流經驗。交流氣氛很好,令我能夠對於具 特殊需要 朋友的日常需要有更深切體會與反思。


講到「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劈頭一句總是在說他們在「教育」底下有甚麼問題。諸如自閉人士難以理解老師的指示、上課時會發脾氣;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人士難以專心上課,又會忙記東西;特殊學習障礙人士則沒有「記性」,讀與寫都有很多困難,跟不上課堂進度。久而久之,這些現象看來已經成為了內心的「八股文」,自己同時也經立了一種刻板印象,不自覺地站在「有問題」的角度去看他們。當仔細地反省,其實所謂的「有問題」只是出於「學術發展上有明顯困難」而已,不應該看為人生的「唯一」。有時候,亦會發現自己下意地認定了「他們就是問題」——當然這是個非常不健康的想法。


接連幾天的分享會,其內容正正呈現了具 特殊需要 朋友在教育環境以外的日常需要,令我深入明白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樣為他們提供恰當的支援。以往接觸過不少SEN學生,自覺比較重視心理學教科書上的理論,不少時間都是基於書上的「條文」去認識他們,並為其行為作一番「合理解釋」。可是這些「解釋」有時候容易流於片面,甚而有點像在研讀「八股文」,未有真正理解到他們在現實世界中的需要。


撇開了 特殊教育 需要,其實他們到底都是個人,也有其全人發展的需要。如套用稍為古老的「五育」概念——德、智、體、群、美——他們除了學術以及部份人際交往上的困難外,更值得為他們的全人發展提供支援。比如接受武術訓練,其實正正是集五育於一身的行為:既要學習武德,也要止戈的智慧;既要體能,也要學習師兄弟間的群體生活;最後更需要學習傳統武術中,肢體背後的形、意,也是對美感的訓練。這些正正更貼合具 特殊需要 人士需要的教育方式。完成這次分享會後,我大概想到以後應該怎樣以「照顧」的角度,照顧學生的需要。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陳凱榮-748x1024.jpeg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陳凱榮先生
陳先生一直從事學校心理及教育工作,處理範疇環繞學生身心發展、人際關係、情緒行為疑難,以及家長面對的情緒困擾、內在困境等。近年陳先生開始為自閉症服務機構提供到校支援服務,例如自閉兒童及青少年個人成長,教育及生涯發展,社交情智訓練,家長/教師支援,社區共融等。
– 香港樹仁大學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心理學)
–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

【子女成長】 創傷 後反應——肉眼看不見的 傷痕

子女成長-創傷-肉眼看不見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