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星期日是母親節,在街上有不少家庭都在餐廳酒樓慶祝,並看到有不少女性收到鮮花,讓場境變得更加溫馨。孩子們自出娘胎後主要是由母親照顧,當中有數不盡的痛苦難以用言語形容,孩子未來會否成為忘恩負義的人,還是有情有義懂得 感恩 的人,則需要從小開始教導。
女性的偉大需要從生育開始談起。女性在生育前經歷了十月懷胎的辛勞,又要忍受生育過程中的十級痛楚,短短不足一年的時間已讓女性經歷過死去活來的感受。再者,初生嬰兒的加護照顧亦與一般的起居生活有極大的差異,嬰兒因肚餓、感到身體不適、又或是對母親的依附感覺,都會以放聲大哭的方式來「通知」父母,這些嬰孩哭聲不會定時刻,會在半夜零晨時份,在父母最熟睡的時候發生,特別是會讓堅持近身餵食母乳的母親份外情緒緊張,擔心嬰兒溫飽。作為男士則只能在旁默默的支持。而「男主外、女主內」是傳統的華人家庭觀念,即使社會倡議男女平等,但在一些天職的角色上並不能完全實現,故此男士和孩子們要懂得向母親、妻子和家庭中的女性 感恩 ,以回饋女性的生育之恩。
如何才能讓孩子借助節日明白 感恩 之心? 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多種宗教相關的節日、也有與文明社會倡導的節日,歸根咎底是要向社會大眾宣揚對人和事的 感恩 和奉獻之心。要養孩子有這種高尚情操,先要孩子具備了對事情的認知和理解,在反覆經歷、潛移默化後才能有所體會,並成為一種正向的心態。
在網絡世界發達的社會,筆者認為家長們可以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與孩子共同探索「母親節」。
1. 與孩子一同在網上搜尋節日的來源;
2. 讓孩子表達對節日的看法,家長則必需要細心聆聽,然後才作正向引導;
3. 在孩子明白節日的意義後,與孩子一同計劃慶祝的方法,建立孩子在表達 感恩 的「行動力」;
4. 與孩子做好分工,在實行的過程中予以正向的鼓勵和贊賞;
5. 總結活動,回顧過程讓孩子加強認知和正面的感覺。
梁秉堅 Jeff Leung 註冊社工 關注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推動正向Positive文化, 提升社會、企業、家庭保持「正向」 |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