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親子活動日中,有家長向社工表示十分欣賞別人的孩子很懂得人情世故,而自己的孩子則十分被動,亦不善與人交往。
親子關係專家
STEM教育愈來愈受到重視,不少學校已積極培養學生的科技能力。日前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學生設計的「腦幫手」項目獲得年度科技比賽盛事 — Solve for Tomorrow大型全港學界科技比賽季軍。筆者看了他們的設計,認為十分實用。
疫情讓戴口罩成為新常態,然而對於一些受創傷者或自信心不足的人來說,口罩成為了一個保護自己的屏障,也是面對外界的一個安全感。然而,當政府取消了口罩令後,這些人可能會遇到一些挑戰,需要重新適應社會。
最近小兒參加了Samsung Solve for Tomorrow 的比賽,幸運地入晉入了小學組4強STEM 比賽方面,我們不是「必入三甲」的長勝將軍。還記得交作品時既要和小朋友一同準備考試,也要安排小朋友們參加大會提供的指定工作坊及準備相關視頻與簡報,那種忙碌可想而知。
近日與不同家庭管教方式的家長們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當中的討論還研究該讓孩子入讀傳統學校還是國際學校,甚至有家長表示現正安排孩子在升讀中學的時間便送往海外讀書,家長們為孩子的成長喋喋不休。這樣的討論內容蘊含著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為何。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而教育方式也一直是爭論不斷的話題。其中,放養式教育和圈養式教育被許多人討論,究竟哪種教育方式更好呢?
筆者知道這個專欄的家長關心如何報學校。不過,學校考試加上奧數盃賽已如戰在弦,筆者今個星期想談談考試攻略。
步入2023年,社交距離措施在疫情緩和下放寬,不少家長在除夕晚上陪同孩子外出慶祝,歡度節日。「一年之計在於春」,意思是在春天時做好未來一年的計劃和安排。農曆新年將至,家長可以善用節日的時機,與孩子暢談人生。
兔年伊始,恭祝各位身體健康、事事順利;仔女新年學業進步,愉快學習。不少家長為仔女報讀幾所中學,如果仔女有多過一個OFFER 點選擇?筆者會從以下方向考慮:
早前潘浚程老師主辦了升中講座,雖然是針對小六學生,但筆者特別叫小朋友一起看,因為我想老二知道整個升中面試的過程、什麼事會發生在他身上,讓他知道閱讀文章及答題的情況。筆者給他知道小組討論的形式,很多題目都是我和老大數年前考中學時真實地經歷過,至今也是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