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自行收生」階段的三類學生:正取生、 備取生 及落選生,筆者已於上週剖析了成為「正取生」後的部署。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備取生」吧!
何謂「 備取生 」?
家長於3月31日沒有收到「自行收生」階段首志願及第二志願中學的「正取生」通知,子女即有「可能」成為「備取生」。為甚麼是「可能」呢?因為就是中學把子女歸入「備取生」名單中,家長也將無法得知。如果家長也在後續的統一派位中選擇了「自行收生」階段揀選過的中學,於7月6日放榜時,家長將無法得知子女是通過「備取生」資格,還是統一派位機制入讀該中學了。
事實上,只有符合以下三個條件,家長才能於7月6日得知子女是通過「備取生」資格升讀中學:
1. 於3月31日沒有收到「正取生」通知。
2. 統一派位表格中沒有選擇過「自行收生」階段揀選過的中學。
3. 統一派位放榜時,入讀了「自行收生」階段揀選過的中學。
不同情況下的「 備取生 」
一. 已獲首志願中學於「自行收生」階段取錄,第二志願中學把子女歸入「備取生」
結果:
最終入讀首志願中學,不會被第二志願中學通過「備取生」資格取錄,也不能參與統一派位。
二. 已獲第二志願中學於「自行收生」階段取錄,首志願中學把子女歸入「備取生」:
結果:
子女仍有可能被首志願中學以備取生資格最終取錄。不過,出現這個情況的機會較低。
三. 首志願中學把子女歸入「備取生」,第二志願中學拒絕取錄子女。
結果:
子女仍有可能被首志願中學以備取生資格最終取錄,但只能於7月6日統一派位放榜時方能得知。
四. 第二志願中學把子女歸入「備取生」,首志願中學拒絕取錄子女
結果:
子女仍有可能被第二志願中學以備取生資格最終取錄,但只能於7月6日統一派位放榜時方能得知。
五. 不獲首志願及第二志願中學取錄,也不被歸入「備取生」名單
結果:
家長其實不能知道子女是「備取」了,還是「落選」了,因為兩者均不會收到中學的通知。
對家長的寄語
「備取生」的資格,對家長來說,其實只可說是一個盼望。總的來說,因為家長無法得知子女是否成為「備取生」,所以於3月31日當天沒有收到「正取生」的通知,便要立即部署統一派位的選校及填表策略了。
下周,筆者會剖析「落選生」將面對的情況及部署方法。
在此預告一下,筆者將於四月裏的逢星期一至五,晚上九點至十點,在個人專頁中舉行免費升中直播,並會每晚解答分區家長對升中制度及統一派位機制的疑問,有需要的家長可登入,瀏覽直播場次列表,按自己的需要在Facebook上觀看直播。
升中「浚」程信箱:
(有關升中的問題可電郵至:s1.allocation@gmail.com)
家長問:本人正考慮是否給阿仔跨區回居住區域參與統一派位,請問Band 2男仔,在九龍城區還是在深水埗區參加統一派位較有優勢?
浚程回答:
家長,您好!在回答您的問題前,請閱讀一下以下表格:(資料來源︰Schooland網站)
深水埗區 | |||
---|---|---|---|
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 | 69 | 2A | 男女 |
佛教大雄中學 | 76 | 2B | 男女 |
路德會協同中學 | 71 | 2B | 男女 |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 65 | 2B | 男女 |
匯基書院 | 76 | 2B | 男女 |
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 | 64 | 2C | 男女 |
Band 2中學總學額 | 421 |
九龍城區 | |||
---|---|---|---|
陳瑞祺(喇沙)書院 | 62 | 2A | 男校 |
何文田官立中學 | 51 | 2A | 男女 |
鄧鏡波學校 | 92 | 2A | 男校 |
聖公會聖三一堂中學 | 55 | 2B | 男女 |
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 | 76 | 2B | 男女 |
文理書院(九龍) | 55 | 2B | 男女 |
創知中學 | 39 | 2B | 男女 |
五旬節中學 | 76 | 2C | 男女 |
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 | 72 | 2C | 男女 |
德蘭中學 | 76 | 2C | 女校 |
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 | 45 | 2C | 男女 |
Band 2中學總學額 | 699 |
家長可看到九龍城區的band 2男校有兩間,而且都是2A,反之深水埗區沒有Band 2男校。再者,由於九龍城的小學學生人數較多,本屆小六學生人數就達到5千多人,而深水埗區的只有3千多人,因此九龍城區可供選擇的中學數目也較多。如果是男生,留在九龍城區,可以選擇男校,避免與同區女生競爭,再加上九龍城的Band 2學校選擇較多,因此,Band 2男生留在九龍城區參加統一派位,會較留在深水埗區稍有優勢。不過,家長要留意,上表並未把他區借位的因素同時考慮,因為每年教育區將安排他區學校借學位進本區,這個舉措,將能平衡各區不同Banding學位供應不平均的問題。這個情況,將同時要考慮跨區入學的問題,在此不作討論。
潘浚程老師
資深前線教育工作者
曾服務於香港教育局、中學及小學,熟悉本港學制,對升中制度、中小學課程及教學有深入的認識,近年致力為家長提供升中及改善學習表現的諮詢服務。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