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唔出聲容易被欺負?培養這兩種能力比反擊更重要

11-09-2025
0911ballywong

每名家長都愛護孩子,當孩子遇上不合理的事,總希望出言制止。然而,當善良的孩子選擇沉默,我們應如何反應?在新城知訊台節目《人仔細細》中,主持人黎莉與ABC Pathways負責人Bally探討兩個個案,帶出親子出遊的目標不是「玩」,而是這個!

黎莉分享了一段暑假帶兒子去太空館的經歷。當時,兒子為了完成專題作業,黎莉特意從百忙中抽空陪伴他前往。那天正值星期三,公眾可免費入場,館內人山人海。有些孩子長時間佔用展品,而她的兒子卻靜靜排隊等待。期間,一位家長試圖插隊,黎莉出言指正,兒子卻輕聲勸道:「媽媽不要這樣。」輪到兒子玩展品時,他注意到身後還有許多人等待,於是很快體驗了一次便讓給下一位。當兒子玩的時候,有些年紀較大的孩子伸手打擾他的操作,黎莉看在眼裡,雖然為兒子的善良感到欣慰,卻也不免擔心他是否因過於忍讓而容易受欺負。

以開心旅程為目標

Bally從NLP(身心語言程式學)的角度回應,強調「What do you want?」(你想要什麼?)。她與黎莉分析這次出行的目的,並不只是完成作業,更在於兒子渴望媽媽陪伴共度美好時光。所以當媽媽出面指責他人時,兒子勸阻是因為他不希望行程有不開心的回憶。Bally 稱讚黎莉的兒子是「高手」:「他能夠掌控場面,希望留下美好的回憶,而不是讓媽媽因他而不開心。」

欺負-親子關係-人仔細細-情緒管理1

明白動機是十分重要,Bally以一個認識多年的家庭作例子,這對家長雖然多次參加 NLP 講座,卻從孩子幼稚園到高小始終未能改善情緒管理的問題,經常發脾氣、揶揄家人。直到孩子近來厭學、常發脾氣,他們以為是青春期作祟,Bally 卻一語道破:「你們不覺得他其實在模仿你們嗎?你們日常相處中習慣互相揶揄,孩子全都看在眼裡。如果你們不改變相處方式,學習包容、接受與欣賞,我也幫不了你們。」最近,這個家庭進行了一次長途旅行,Bally 建議他們放手讓孩子參與規劃,例如預訂酒店、安排交通等,同時與孩子外出應以「開心」為首要目標。出乎意料的是,全家在旅程中相處融洽,共同創造了愉快的回憶。

不必急於出手指正

所以,當遇到不守秩序或沒有禮貌的人,也不必急於出手指正,更重要的是與孩子保持正面情緒。她分享道:「我們不需要以負面能量處理問題。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即使別人無禮或做錯事,我們難以改變他們,卻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以插隊為例,高情商的家長可以面帶微笑、語氣溫和地提醒:「不好意思,我們都在排隊,已經等了一段時間了。」

人仔細細|肩負起社會責任為有需要學童提供免費教學 按照學生能力編班因材施教
欺負-親子關係-人仔細細-情緒管理2

黎莉也分享了另一個例子:有一次大家在排小巴時,前面的人只顧看手機沒有向前移動,她忍不住出聲催促:「行啦!」晚上兒子卻對她說:「媽媽,不用這麼兇的。」這件事讓她反思自己是否習慣用強硬的語氣待人。

時常「覺知 覺察 覺醒」

Bally 回應說:「重複的行為會變成習慣,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動化的情緒模式,一遇到某些事就容易發火。若不是兒子提醒,或許你也不會察覺這個問題。」因此,她提醒大家應持續做到「覺知、覺察、覺醒」:先意識到自己的處事方式,接著醒悟需要改變,然後在每一次類似情境中覺察自己,逐步調整心態。

說回對於「不出聲是否容易受欺負」的疑問,Bally 認為,家長現階段的任務是幫助孩子建立能力與自信。真正有自信、有能力的人,別人不敢輕易欺負,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而非以暴力還擊。

如果有興趣登記參與校長簡介會的家長,可到Bally 與您童行了解詳情。https://zh-hk.facebook.com/ballytogetherwewalk/

圖片:freepik
撰文:周僖婷

相關文章
子女成長 |讀書叻先有將來?多面發挖潛能為成才基本步
人仔細細|運動對孩子成長極為重要 從中學懂追求成功 面對失敗
人仔細細|學校教學模式影響子女投入程度 家長選擇學校切忌貪方便

bally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