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職家長努力為家庭付出,但孩子可能只認為家長只專注工作,忽略親子時間。在新城知訊台節目《人仔細細》中,主持人黎莉與ABC Pathways負責人Bally探討雙職家長面對的難處,教大家兼顧工作與家庭的關鍵,並通過說話讓孩子學會體諒與感恩。
有報道指,平機會指出有僱員在有薪年假不足下,提出可否休假,以處理家庭事務。當中有4%的受訪管理層人員表示部分公司會建議員工考慮辭職。報道亦提及在職人士的家人表示常見家人通宵工作,回家後仍需隨時候命,對家庭負責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
調整時間抽空陪伴孩子
黎莉以自己為例,在公餘時間仍要工作。孩子會不斷追問:「媽媽還沒做完工作嗎?」「您已經忙了兩小時,不是說完成了就陪我?」由於她需要用手機工作,孩子以為她在玩手機,她說「每當看著孩子能感受到他們渴望互動,我知道他在等待,但我必須完成工作。有時被追問時我會不耐煩,最終可能工作三小時才暫時放下工作,陪孩子外出玩耍一小時。」她亦會趁孩子睡覺時,再提早起床繼續工作,她相信這是許多在職父母的共同困境。

Bally昔日會為了沒完沒了工作,放下與女兒的相處,孩子總問「媽媽什麼時候忙完?」有一次孩子發訊息給她,問「媽媽什麼時候陪我聊天?」她收到訊息才驚覺,孩子坐在身旁,而自己卻專注地回覆訊息,那刻雖然感到慚愧,但她當時仍選擇工作。現時,她重視是陪伴質素,「若非緊急事務,如孩子找我,我都會先放下手機,停止工作,全心陪伴,以孩子為優先,珍惜共處時光。」家長可決定時間安排,如提早起床完成工作,夜晚專心陪孩子;調動自己時間配合他們的空檔。假設必須工作,她會邀請孩子參與資料蒐集或分配工作請他們協助,當作親子活動。
讓孩子學會體諒與感恩
黎莉分享有一位在職爸爸因為參與網上會議,不得不關上門工作,即使孩子敲門也不能回應。Bally 說,照顧者需要教會孩子感恩與體諒,如對孩子說:「你知道爸爸多想陪你嗎?但爸爸現在必須處理重要的事務,若不處理會面臨嚴重問題,我們要給他安靜時間開會。你知道爸爸平時多疼你嗎?讓孩子認知『爸爸真的很愛我』。」避免孩子的童年回憶停留在「爸爸不理我,只顧工作」。她引用NLP(身心語言程式學)理論,要為孩子植入種子——例如從生活質素引導孩子理解爸爸為家庭的付出,植入支持和體諒爸爸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