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正向教育孩子,不單只是需要言語上的讚賞,還有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那麼正向的眼光是怎樣的呢?香港遊戲及心理治療學苑陳祖恩輔導員將教各位家長如何運用「望遠鏡」看待孩子的每一個行為。
你能細數十個你想孩子進步的地方嗎?現在停一停,再細數十個他做得很好或足夠的地方嗎?哪一樣你數得比較快和輕易呢?是孩子的匱乏還是強項呢?
這個實驗正提醒我們,當下我們是用甚麼眼光看待孩子。如果你數弱項遠比強項容易,那要多留意自己是用「放大鏡」還是「望遠鏡」視覺去看孩子了。
出動「放大鏡」看孩子
當我們用「放大鏡」去觀察孩子,就會對他們的錯誤和弱項特別敏感,並視之為行為問題,甚至把事情想得災難化。
常見的一個例子,就是當孩子不願收拾玩具或桌子時,我們很容易聯想到他不負責任,這樣長大了怎麼辦!於是,這種恐懼讓我們的「放大鏡」開始出動,不停尋找孩子疑似不負責任的位置,希望立即改變他們,並執着於表現的每個行為都必須恰如期望。
正向眼光:「望遠鏡」
那用正向的眼光又何分別呢?我們會以「望遠鏡」的眼光,多角度去觀察孩子的整體,並以身作則,教導孩子運用自身的強項去解難。
再以不願收拾一事為例,運用「望遠鏡」視覺,我們不會標籤孩子,反而會變得好奇,並嘗試了解和觀察: 為什麼孩子不願收拾呢?他需要怎樣的幫助呢?
「行為問題」轉化為「解難機會」
我們亦會把「行為問題」視為「解難機會」,以我們平時觀察到孩子的強項,鼓勵他們嘗試解決目前的難題。例如孩子擁有幽默和創意的特質,我們可以邀請他想一個好玩的方式,讓玩具被運到目的地。如果孩子擁有領導才能,那就順水推舟,讓他制定一個以家中整齊為目標的計劃,領導家庭成員共同合作。
重點不在於結果是否完美,而是在過程中,你能否看到孩子展現的強項,並向說出你欣賞他的地方,從而建立內在向好的動力。
這些強項並不需要與他人相比,而短處也不代表孩子一無是處,這只是需要多點累積學習經驗和引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