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建立安全感是與子女溝通的關鍵 5招打破雙方隔膜

09-10-2023
張婉玲_安全感

在今年七月,本港有一項關於父母快樂指數的網上問卷調查,收集了過千份問卷回應,當中有接近八成的受訪者表示對培育子女感到一定程度至很大程度的壓力;另一方面,九成九的受訪者認為子女最需要父母給他們的是「愛」。那麼,作為家長,如何能夠在培育子女的過程中平衡壓力,並給予孩子們所需要的愛呢?

兒童心事台-情緒管理-安全感_1

父母的「愛」既廣泛又沒有特定的定義,不同的父母會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他們對子女的「愛」,可能是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又或是為子女安排好一切,例如:安排子女入讀「最好」的學校、上「最好」的補習班、讓子女學習各樣的興趣等。既然父母知道子女最需要的是愛,又有用自己的方式向子女表達「愛」,何以會在培育子女上感到壓力?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人格決定子女成長發展

與子女溝通上的困難

兒童心事台-情緒管理-安全感_2

筆者認為家長在培育子女上感到壓力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與子女溝通上的困難,特別是與青少年階段中的子女溝通。在不同的家長工作坊中,筆者最常聽到家長表示自己的青少年子女不願意和父母溝通、經常按手機、躲在房間、甚至將房門鎖上把自己關在房裡。另一方面,又有不少學生向筆者訴說,他們不想向父母傾訴,但他們的父母又不喜歡他們找筆者傾訴,認為子女有困擾應該是找父母傾訴才對。大部分的父母總是渴望子女能夠向父母說出心底話,認為只要令子女把話說出來,問題就能夠解決。可是,要讓青少年子女敞開心扉談及困擾他們的事情不是那麼容易,他們可能會擔心將自己的困擾告訴父母,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例如:令父母更擔心他們,又或者被父母責怪。

父母的安全陪伴與支持的重要性

兒童心事台-情緒管理-安全感_3

在艾力克森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中,他將人生分為八個階段,而青少年面對的是自我身份認同與角色混淆的階段。一方面,青少年渴望逃離父母、爭取自主獨立;另一方面,在發展出自我身份認同的路上,青少年對於了解自己的能力及價值觀、建立與自己和與人相處的平衡、以及塑造自己形象和身份角色上會感到惘然,他們缺乏人生經驗,實在需要父母的持續關心和指導。筆者深信青少年都是需要父母給予他們的愛,而前提是這份愛需要讓青少年感到安全而穩定的陪伴與支持,若果父母在家庭的互動中能讓青少年子女感到安全,這可幫助父母與子女之間溝通,長遠來說,他們甚至願意向父母說出他們心中的煩惱和憂慮。

要建立父母與子女之間安全而穩定的關係是一個過程,以下一些建議可幫助提升子女對父母的安全感,促進父母與青少年子女間溝通:

兒童心事台-情緒管理-安全感_4

1. 互相尊重 給予私隱空間

越親密的關係,越容易忽略彼此尊重及給予私隱空間的重要性。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是需要互相尊重,明白每個人都需要個人空間,即使是父母或子女,都是需要有自己的空間,例如:在進入對方的房間前先敲門,父母不要查看子女的手機,就正如子女不會查看父母的手機一樣,除非事先問准對方的同意。

2. 避免指責或批評 保持開放接納

子女的想法未必與父母相同,子女的表現也未必乎合父母的期望。當子女的行為表現未如父母的理想,父母一般很容易會感到憤怒和激動,於是說話和表現都會令子女感到受指責、批評甚至威嚇,例如:「你總是不接我電話!」、「你經常機不離手,花時間在沒有意義的事上!」、「你今次考試考得差的話就扣你零用錢!」等。子女聽到這些指責、批評和威嚇,只會感到傷心和愧咎,甚至產生反感,於是避免與父母對話,又或作出防衛,阻礙彼此有效溝通。若想促進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請保持開放,勿妄下定論,接納子女的想法和觀點是會與父母不同,耐心聆聽他們的想法,父母若能陪伴子女組織及了解他們的想法和觀點,這可以幫助子女走向成年及建立獨立思考能力。

3. 多聽少說

每個人都有兩隻耳朵和一張嘴,這是提醒我們,聽的時間應該比說的時間多兩倍。在與青少年交談時,如果父母能夠保持耐心聆聽,嘗試了解子女的感受和想法,讓他們有足夠長的時間去表達,當他們感到父母能明白自己,他們可能會告訴父母更多信息。

4. 平等和坦誠

父母和子女也是人,都有犯錯的時候,這是正常的,父母是子女學習的對象,所以父母更需要在犯錯的時候表現承擔,這不單可以拉近彼此距離,也讓子女能從中學習如何處理過犯。例如:若父母察覺到自己在言行上傷害了子女時,能夠承認自己的錯、願意向子女道歉及從錯誤中學習改善情況,這可與子女關係復和,也鼓勵子女勇於面對錯誤;另一方面,當子女有錯時,父母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也需要明白人犯錯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是父母向子女能表達願意陪伴他們,協助他們承擔後果,並信任他們可以從錯誤中學習及成長。

5. 耐心和反思

正如之前提及到,要建立父母與子女之間安全而穩定的關係是一個過程,關係未必能即時改善,特別是開始嘗試新的溝通方式時,子女可能會不知所措,甚至會抗拒。改變並不容易,不能夠要求一步到位,過程中會有起起跌跌的時候,請覺察每天的些微變化,反思在建立與子女關係的過程中,自己那個做法有助促進關係?又有甚麼是需要改善的呢?

兒童心事台-情緒管理-安全感_5

長遠來說,在相處中讓子女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信任的關係才能逐漸建立,讓子女感到安心,他們自然願意與父母進行良好而深度的對話。

參考資料:

黃重光精神教育學院 (2023)。《「你是輕鬆、快樂、成功的父母嗎?」網上問卷結果數據》https://drwongacademy.com/questionnaire.html

Erikson, E. H. (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orton.

關於 張婉玲小姐 (Miss Carol Cheung)

現於一所直資學校(中學部) 內任職,提供個人心理輔導、小組訓練,支援和處理中學生的學業、情緒、社交及行為等問題,協助提升中學生的精神健康及為家長及教師提供工作坊、培訓及諮詢,積極推廣心理健康。張小姐過去曾任職於不同社福機構及私人教育機構,提供心理評估、個人心理輔導、不同的小組訓練、工作坊及講座。現正在亞洲家庭治療學院修讀家庭及婚姻治療課程。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香港樹仁大學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心理學)

PREPARE/ENRICH (婚前準備/婚後成長) 評估認可協談員

相關文章

正向成長| 如何可培養小朋友主動關心別人?家長應於日常生活中培養同理心

親子關係需要界限 3招調節合適與子女的邊界

6A品格教育 家長必學愛與管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