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人格決定子女成長發展

11-08-2023
孩子是父母鏡子_吳雅婷

於日常生活之中,我們經常聽到諸如「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有其父必有其子」等說法。確實,在孩子早期的成長階段,他們與父母有很多共處的時間。孩子處於學習階段,自然而然地將父母視為學習的對象,學習如何做人處世。那麼,父母的人格特質和行為模式究竟如何影響子女的成長和各方面發展呢?

何謂人格?性格特質會遺傳嗎?

首先,讓我們來定義一下何謂人格(Personality)。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人格是指一個人獨特的特徵和行為模式,包括思維、興趣、價值觀、自我概念、情感模式等。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對穩定的。父母的人格影響著他們對世界的觀點以及他們與他人相處的方式。同樣地,孩子在先天上也擁有不同的脾性(Temperament),例如有些孩子天生比較外向,而有些則比較慢熱。研究指出,一個人的脾性特質大約有35-50%是遺傳自父母(Jang, Livesley, Vernon & Jackson, 2020)。所以,父母的人格在子女出生前已經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然而,我們也不能忽視後天的環境因素。接下來的內容將著重探討親子互動對孩子性格特質的塑造。

改善親子溝通丨 了解孩子性格天賦 皮紋分析測試勁減$600

父母人格對子女成長的影響

1. 情感發展

父母自身的情感穩定性和情緒表達方式對子女的情感發展至關重要。根據艾里克森(Erikson, 1966)的「心理社會發展論」,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被視為與照顧者建立信任的關鍵階段。當父母能夠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孩子將建立起對父母和其他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而根據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1978)的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具有高度安全感的孩子情緒較為穩定。然而,如果父母未能有效滿足孩子的需求,或因自身情緒不穩定而未能給予一致的回應,孩子將感到不安,並可能變得焦慮或退縮。

此外,在孩童時期,父母的行為往往成為孩子行為的範式,他們會自然而然地模仿父母的情感表達方式。舉例來說,當父母在生氣時表現出極度暴躁的態度,孩子也會學會以大吵大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憤怒。然而,相反地,如果父母具備管理負面情緒的能力,同時教導孩子情緒調節技巧(Emotion regulation)以及鼓勵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那麼孩子將學習到如何有效地宣洩情緒,這將對他們的情感發展產生長遠的促進作用。

2. 社交發展

父母的交流方式對於孩子社交技巧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孩子日常透過與父母的互動,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父母若以尊重和理解的方式與子女溝通,那麼孩子便可更容易掌握到這些技巧,日後也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與他人和睦共處。此外,研究發現父母的外向性(Extraversion)與孩子的外向性呈現正向關聯(Li, Li, Zhang & Liu, 2020)。當父母的個性較為外向時,他們通常會為孩子提供更多與同伴交流的機會,並鼓勵孩子主動與他人接觸,使孩子有更多的機會練習和提升社交能力。

3. 自我概念

孩子會從他人的反應中建構對自己的認知,包括能力、價值觀和個人目標等。性格傾向於「完美主義」的父母,往往對孩子抱有極高的期望,若再以批評的方式教導孩子,他們便會認為自己是一個能力低下的人,逐漸喪失自信,漸漸不敢表達自己,面對困難時也不敢嘗試。回應前文所提到的依附理論,研究亦指出,具有安全依附型的孩子會擁有較為積極的自我概念(Waters, Merrick, Treboux, Crowell and Albersheim, 2000)。此外,孩子的價值觀建構也深受父母的潛移默化影響。例如,若父母重視責任感和成就感,孩子也會更注重成績,並為學業而努力。因此,父母的性格將決定他們對子女的教養方式(Parenting style),進而影響孩子的自我概念和人格發展。

透過深入瞭解父母的人格對於子女的成長和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我們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父母是如何塑造孩子的成長之路。父母的人格特質扮演著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角色,它們為孩子的價值觀、情感表達以及行為模式等方面奠定了基礎。

「做孩子學習的榜樣」

孩子透過模仿父母的行為來探索日常生活中各種事物的運作方式,包括與人溝通的技巧和在不同場合應有的行為禮儀。他們自然而然地模仿著父母,因此父母應該時刻檢視自己的日常習慣,成為孩子值得學習的榜樣。此外,如果父母能夠在負面事件中保持冷靜,並協助孩子了解和表達他們的情感,孩子就能夠從不安的情緒中平靜下來,發展出更高的情緒管理能力。總結而言,父母應該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並根據這些特質適應性地教養孩子。

當父母面對孩子所帶來的問題時,彷彿凝視一面神奇之鏡,透過其中映照的畫面,我們得以窺探自我性格的真相。然而,即便如此,我們必須牢記:每位孩子皆擁有獨特個性。身為父母,我們當深入觀察,細心聆聽,以洞察孩子心靈深處的情感需求。我們應創造一個悉心栽培的環境,充滿關愛與尊重,並能時刻支持孩子的個人成長,我們也應竭力成為孩子們的楷模,引導他們走向健康成長之道。

參考資料:

AP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Bowlby, J. (1978). Attachment theory and its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Adolescent psychiatry.

Erikson, E. H. (1966). Eight ages of 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iatry, 2(3), 281–300.

Jang, K. L., Livesley, W. J., Vernon, P. A., & Jackson, D. N. (2020).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the covariance of personality traits between parents and their adolescent offspring.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54, 109661.

Li, J., Li, Y., Zhang, W., & Liu, J. (2020). Parental personality, parenting behavior, and adolescent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 longitudinal stud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65, 110155.

Waters, E., Merrick, S., Treboux, D., Crowell, J., & Albersheim, L. (2000). Attachment security in infancy and early adulthood: A twenty-year longitudinal study. Child Development, 71(3), 684-689.

輔導心理學家  吳雅婷小姐(Janice)

現為教育工作者,積極參與提升抗逆力及推廣正向教育等相關工作,為中、小學提供支援,助學生健康成長。吳小姐曾於大學任職學生輔導員,為學生提供包括精神健康、壓力管理、朋輩及家庭關係等範疇的專業心理輔導,協助學生渡過大學時期所面對的挑戰。另外,吳小姐過去亦曾任職於多間輔導和教育機構,提供個人及小組輔導,包括社交情緒小組、提升學習技巧等,並發展網上教材,培訓大學生以提供到校輔導服務,支援學童情緒。吳小姐本身亦是一位註冊教師,曾教授心理學副學士課程,於中學任教期間亦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輔導。她深信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之處,致力幫助學生發揮潛能,建立正面自我形象。

香港樹仁大學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心理學)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行為健康)
香港教育局註冊檢定教員
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家

相關文章

正向成長| 規範中成長避免性格過於自我 學習團隊精神及共同合作的意義
家庭教育 |「死忍」非健康的情緒管理

這個家庭生病了! Yvonne Wong:孩子精神健康 從家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