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孩子想做個更快樂的人? 父母「調教」孩子正向成就感

21-06-2023
OG_甄樂瑤_孩子做個更快樂的人_2

最近在一節會談當中,一名學生覺得自己成績既不好,人際關係也不太好,所以未能成為一個被父母及社會接受的人,他彷彿正在告訴我,只要自己被父母及社會接受,父母會快樂,他也會很快樂。孩子想做個更快樂的人,父母應該怎樣做?

正向教育

最近在一節會談當中,我向面前一位學生了解他為甚麼來找我幫忙,他跟我分享:「因為我想成為一個更好更快樂的人。」我問他:「你現在不好嗎?更快樂是甚麼意思?」他說:「現在不夠好,能成為被父母及社會接受的人會更快樂。」學生繼續分享他的想法,他覺得自己成績既不好,人際關係也不太好,所以未能成為一個被父母及社會接受的人,他彷彿正在告訴我,只要自己被父母及社會接受,父母會快樂,他也會很快樂,而他很盡力地嘗試,但做不到。

正向教育

「調教」跟孩子「頻道」一致

事後,我跟該名學生的家長會談時,發現了有趣的現象,在我面前的父母都是痛惜孩子的父母,口裏都離不開孩子,都是擔心他在成長中遇到困難,而導致學業成績及人際關係不理想,他們希望能幫助孩子度過困難,更希望孩子能活得快樂。這時我心中有個疑問,家長明顯想孩子追求快樂,孩子又想令家長快樂,可是為甚麼兩方很像離快樂越來越遠呢?究竟困難出現在哪裏呢? 這可能歸咎於與孩子的「頻道」不一致,所謂「頻道」是「父母與孩子想如何活出快樂人生的方法」一致嗎?直接一點說,家長希望孩子發展的方向與孩子的強項潛能相符嗎?

心理健康 | 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

人類快樂與其潛能有關

馬丁.賽里格曼博士(Dr. Martin Seligman)提倡正向心理學,人類快樂在於能否追求到正向成就感,正向成就感則與能否發揮個人潛能有關。後來博士進行的研究將多達二百多種關於人性正向特質歸納成6種美德,包括智慧與知識、勇氣、靈性及超越、仁愛、公義和節制。 同時,研究亦從各種抽象的美德中延伸出具體可測量的24個性格強項(Character Strengths)。研究解釋,人們都有24個性格特質在體內,而且可以通用它們,有部份是我們本身已經擁有的正面特質,有部份需要後天發掘及培養。正所謂「五根手指有長短,人皆各有所長。」原生擁有或後天發掘到的特質,便是塑造個人特質重要的資源。

正向教育

肯定孩子自己潛能並運用

簡單而言,如果我們能恰當地肯定自己擁有的潛能,並適合地運用特質,能讓我們追求到正向成就感,更容易達至快樂人生。而孩子的特質正在較易塑造階段,重點在於父母能否細心留意,並鼓勵孩子多運用自己的特質,令其特質變得「拿手」。以下是6大美德及其延伸出來的24個性格強項,家長可以在閱讀時回想一下孩子有否曾出現以下強項。

6大美德與24個性格強項

正向教育

「頻道」一致增能強孩子成就感

以先前這位學生為例,父母覺得如果孩子在學業及人際關係上表現良好,他在成長中遇到的困難會少一點,孩子會感到更開心。所以父母把培養重點放在學業和關係的處理上,但是父母只要細心傾聽,轉換以「強項為本取向」,他們或會發覺,雖然孩子的學業成績落後,未能達到好成績,另一邊廂,孩子又未能擁有良好的社交智慧,有時會為人際關係而苦惱。但這孩子在表達自己的困難時,展示出感恩、希望而且勇敢的特質,積極嘗試尋找方法解決眼前的困難,並感恩有父母在旁,此時若父母能與孩子「頻道」一致便會得悉孩子的美徳在「靈性及超越性」方面突出,擁有心理柔韌力。柔韌力比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不是一時三刻的事,而在於解決者在掙扎過程中的態度,能否堅持面對問題,終歸問題都會有其處理的方法。當父母明白這個道理後,肯定孩子對萬物的欣賞與連結,加強其正向成就感,學生便有更多空間及能量去練習自己在知識和仁愛的運用。

正向成長|如何避免子女因缺乏安全感而焦慮?
正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