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速學讀心術 遠離「媽媽症候群」

05-05-2023
教育+_媽媽症候群_New_用_1

有說「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也是最辛苦的職業」,一點也不為過。媽媽無時無刻都惦掛着孩子的成長,這些行徑,現今被人認為這是「媽媽症候群」的症狀。以下由心理學家快速講解「媽媽症候群」的特徵,教家長易於理解,遠離媽媽症候群。

補補媽媽-母嬰親子-媽媽症候群

「媽媽症候群」不是病症

心理學家程衞強表示,所謂的「媽媽症候群」,其實不是一個病症,而是坊間整合了一些媽媽會出現的的「行為特徵」,這些便是現在許多家長認為是媽媽症候群的「徵狀」,他從網上資料所得,概括以下10大徵狀: 金魚式秒速失憶、躁狂、胃口欠佳、強迫症、脫髮、情緒有否忽高忽低、注意力難集中、生活上的改變、身心症,以及擲物。

補補媽媽-母嬰親子-媽媽症候群

四大方法調教媽媽心理

並非真正強迫症

程衞強指出,有些人以為媽媽對事情有些較高的要求,例如奶瓶用具洗三次兼徹底消毒,在外人眼中似是過了火,似是強迫症,但是在媽媽眼中卻認為這是出於安全或衞生理由。程衞強認為,這並非真正的強迫症,因為在臨床上界定為強迫症,需更多資訊給臨床確定才可稱為強迫症,故上述例子只可說是為「媽媽比較緊張」,只是媽媽對事件有些較高的要求,例如為了健康,她們才會把奶瓶用具洗三次而已。倘若是洗三十次奶瓶,才有機會變成強迫症。 至於脫髮問題,也是其他的原因,可能是營養方面的問題,不是完全出於壓力方面,所以需要諮詢醫生及營養師的意見,有時候,懷孕期間營養給BB多了,用於自己營養少了;也可能與藥物有關,也會導致脫髮。

補補媽媽-母嬰親子-媽媽症候群

家人多留意可防壓力崩潰

程衞強認為,若家人及早留意媽媽5件事情的先兆,可預防壓力爆煲:

  1. 情緒有否忽高忽低:這是很重要,例如媽媽有沒有出現許多內疚、自責的情緒;產前會因小事與丈夫拗撬、產後不准任何人接觸BB,這都是媽媽情緒拉緊的情況。
  2. 注意力難集中:精神方面,例如日常的決策、集中唔到注意力,腦筋「轉唔到」,不能決策工作計劃,以致影響工作,工作能力低下。
  3. 生活上有改變:例如寢食不安、失眠、渴睡、暴飲暴食、不是受到孕吐影響的沒胃口,統統都是成為了其中一個壓力爆煲的先兆。需留意,生活習慣上的改變並非孕婦改變口味,例如嗜吃酸味食物,而是生活上影響生活質素的改變,因為喜歡食酸味食物不會影響生活質素,但若是失眠,那便會影響生活質素。
  4. 出現身心症:身體上出現毛病,例如時常出現胃痛、頭痛,但睇完醫生卻認為不是生理上的毛病,醫生往往建議媽媽放鬆心情便可,這便是所謂的「身心症」,因為心理壓力而導致身體出現一些徵狀。
  5. 行為上的改變,這是只可能是好暴躁、躁狂,有時甚至會「掟嘢」,有時在這些行為上表達出來,甚至出現自殘的行為,這些都需要留意這是壓力爆煲的情況。
補補媽媽-母嬰親子-媽媽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