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室裡,15歲的Ava把玩著軟綿綿的抱枕,望著輔導心理學家斐姑娘,迷惘的問:「為什麼我這麼愛說話,回家後卻不想跟父母交談?」
斐姑娘解釋:「『溝通』著重信息交流,其中包含個人感受、想法和行為,令雙方明白各自的所思所想再取得共識。雙向對話是溝通目標,反之若對話越趨單向,則只自說自話。」
Ava說:「我一直都知道父母很愛我,但我們常頻道錯配,我常疑惑到底是他們的理解力出錯,還是我的表達力有問題。」
心理健康 | 小小事都好緊張?十招應付易感焦慮的孩子
斐姑娘邀請Ava分享,從她有記憶以來與父母溝通的片段。Ava想著不免苦笑道:「幼稚園時,我常以為『要外出了,可不可以收拾玩具?』或『要走了,我們以後再來好嗎?』是問句,誤會只要我答『不可以/不好』便可繼續玩,但當答案不符合父母期望時,我便是『不聽話』。」
斐姑娘回應說:「相信要分辨何時用自身想法,何時以父母的期望作答案依歸,對年幼的妳來說很困難。」(溝通障礙一:沒有明確界線)
Ava續說:「所以⋯⋯我總被評為『不聽話』⋯⋯到小學時的『睡前傾偈時間』,我一般只能分享兩句便會被提醒或被批評。即使我分享當天老師稱讚我,父母仍會提醒我不及妹妹聰明,亦不要自滿。久而久之⋯⋯我不知道我還想『分享』甚麼。」
心理健康 |應付孩子說謊三大建議
斐姑娘回應說:「似乎當妳發現無論妳分享甚麼內容,都會以被指導提醒作結時,讓妳對『睡前傾偈時間』敬而遠之。」(溝通障礙二:既定立場,否定孩子)
Ava又說:「對,我覺得說不說也沒所謂了⋯⋯又例如我最近喜歡BTS的柾國,我已經向他們介紹過無數次,但每次他們都只回應韓星每個都倒模一樣,又推說我常見異思遷或跟風,一而再的問我『他是誰』⋯⋯但我覺得其實是他們無心去記。」(溝通障礙三:拒絕聆聽)
Ava說著嘆了一口氣,那抱枕已被她扭得變了形,就像在表達著她與父母因溝通不良而積壓已久的疲憊一樣。
Ava分享的三個例子可以看到,她們的親子溝通隨不同成長階段而𧗠出新障礙,這不但影響親子關係,與日俱增的溝通障礙亦令雙方產生深層次矛盾。父母可先留意自身與別人的溝通模式,再配以下列的溝通技巧,令親子間關係更為親密。
溝通障礙一:沒有明確界線
Ava父母說「要外出了,可不可以收拾玩具?」,這聽來似是問句,但其實沒有選擇空間。若Ava父母改說:「Ava,我們要準備更衣外出了!你還可以有5分鐘玩玩具,時間一到我們便要再見玩具,然後換衣服,或你可以選擇現在就換衣服。」年幼孩子尚未能完全掌握各項應有行為中的彈性,因而父母需要給予明確的行為界線。有效的親子溝通,父母只需將給予Ava選擇的部份轉化,從「可否收拾玩具」的選擇,集中移向「暫停玩玩具的時間(現在或是5分鐘後)」之上,讓孩子於真正可做取捨的選擇題中回應。
溝通障礙二:既定立場,否定孩子
Ava主觀感受覺得自己只能分享數句便會被父母說教,這經驗反映父母或許擔心她被稱讚後的表現會後勁不繼,亦反映他們或傾向以自己對女兒的既定立場,來評論她的分享,卻忽略內容中的細節。有效的親子溝通,父母的角色為「引導」孩子於不同事例中認識自己,以更能發掘自己的強項與待加強的部份。或許Ava未必能完整地理解或表達被老師稱讚的始末,Ava父母只需引導她像說故事一樣,協助她於故事中發掘可能被老師稱讚的行為或理由,讓Ava明白她被老師稱讚的意義,及加強她持續這些行為的動力。
溝通障礙三:拒絕聆聽
Ava並不能理解父母為何總是不能好好記住自己偶像的名字,亦感覺父母無心去記下她的喜好,這認知就像告訴Ava她不受父母重視,再加上成長中遇到的各種溝通障礙,令Ava與父母間的情感關係越見疏離。身份認同是青少年時期的一個重要過程,或許這令孩子的喜好反覆多變,也或許他們的喜好建基於同伴朋友的喜好,孩子的主觀喜好毋須否定。
有效的親子溝通,家長宜耐心聆聽孩子的各種原因及看法,從而協助連結孩子的行為或喜好模式,如:孩子因朋友A而喜歡看漫畫、因朋友B而喜歡聽韓語歌、因朋友C而喜歡跑步,這些活動都是無傷大雅的活動及喜好,但家長觀察到這些模式後,可與孩子反饋,以助孩子真正認識及分辨自己的喜好及需要。
關於斐妃姑娘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和註冊社會工作者,現在公營機構服務。專長於兒童、青少年、大學生及家長輔導、評估及諮詢工作。提供個人成長和情緒輔導、兒童遊戲治療、職涯規劃。斐妃姑娘致力研究正向心理和親子關係,曾於不同社福機構及學校提供兒童心理發展需要、親子關係及生涯規劃等相關講座及工作坊。
– 香港樹仁大學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心理學)
–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
– 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組會員
– 性格透視®(一級)認可培訓師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
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 | 世界紛亂讓人感到不安恐懼? 4招減輕孩子焦慮
心理健康 | 為掩飾自卑而講大話?誠實需要坦誠信任
心理健康 | 讓孩子學識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