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家庭教育 | 青少年唔聽話又反叛?掌握四大溝通技巧 與子女建立信任

24-05-2022
家庭教育-青少年-溝通

粗言穢語、沉溺行為、吸煙飲酒等,或許是很多成人的自主生活型態,然而,若這些行為出現在青少年階段,不少父母都大呼頭痛。隨著心智發展趨向成熟和邏輯思維的逐步建立,青少年對社會、家庭、人際和自我會有更多層面次的認識,然而,青少年仍處於在兒童與成人間的探索與過渡期,或會在探索自我與外間關係時,表現出一些在主流社會文化中不認同或不接納的偏差行為 。香港青年協會於《青少年偏差行為知多少?調查報告》(2009)發表的調查顯示,超過七成(72.2%)受訪青少年在過去半年曾因某些原因而講粗口;超過一半受訪者(56.6%)有於凌晨後才回家的夜歸問題;接近四成(39.4%)在過去半年曾飲酒;近一成(9.1%)的受訪者曾偷偷吸煙。即使到了今天,這些偏差行為亦同樣讓很多父母憂慮,一方面理解青少年在摸索「自我」與外間連結的階段,或會呈現出對某些概念或事情偏執、嘗試越界、挑戰權威的特性,但另一方面,又擔心不嚴正其辭,斥責糾正,會令青少年誤入歧途或養成不良習慣。

心理學家Elkind(1967)曾指出,青少年期會呈現出自我中心主義,包括1.「想像聽眾」(Imaginary audience) ,即青少年會認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別人的焦點或會被評頭品足,因而特別在乎自己的體型和形象;和2.「私人神話」(Personal Fable),代表青少年以為自己的經歷是獨特和沒有人能體會明白的,因此在討論某些議題上,會認為自己不能被理解,表現出掘強、反叛、奇怪的行為。因調適身心在青春期急劇的變化,不少青少年的情緒敏感、不穩定、浮噪不安,也會藉著偏差行為來抒發各方的壓力。故此,在發現青少年有偏差行為時,可以留意以下幾項:

一、青少年發展期的特徵

雖然邏輯思維逐步趨向成熟,但青少年會相對來說會較自我,也會因生理發展的原因而情緒較易波動,故此,父母和師長期望青少年已「大個」和趨向成熟的同時,也要理解這些發展期會出現比較偏執、自以為是、傾向自我主義等特徵,即使在觀點、價值觀或信念不一致時,亦不要急著指出盲點、 凡事批評和予以指責,嘗試先聆聽了解他們的觀點,讓他們感到被尊重。

家庭教育 | 協助孩子建立正面的 自我 價值

二、青少年發展期的心態轉變

在高速發展的青少年時期,不單要調適身心的成長,認知發展步向成熟亦會令青少年對社會、師長、父母和自我的看法和態度亦默默有所變化, 但很多時未必有效與明確的釐清和表達心中所想,父母和師長可以挑選合適和足夠的時間,利用開放式的提問方式去協助青少年表達自己,在溝通時,回應對方的觀點。 所有行為都是溝通,不要只執著於「對」和「不對」的行為,嘗試與青少年一同探索偏差行為背後的內心需求。

三、青少年荷爾蒙變化

青春期的荷爾蒙變化、性激素分泌旺盛和外在同儕比較的壓力,會導致個性和情緒的轉變,家長及師長或會感到青少年的言行變得偏激,若「以硬碰硬」,很容易會釀成衝突或隔閡。縱然有時會被青少年的言行舉止「激親」,也要先安定自己的情緒,理解及接納在成長期這些階段性的情緒特質,以正面心態保持良好的溝通。然而,心平氣和去溝通並不代表縱容和對偏差行為視而不見,父母及師長可於合適的時機在聆聽青少年時表達自己的限制,並共同相討大家認同的界線和可行的處理方法,如門禁的時間。

心理健康 |讓孩子學識拒絕

四、青少年的喜好及文化

科技與網絡媒體發展日新月異,新世代要更快的掌握和適應轉變,而轉變本身亦或多或少會構成壓力。在高速發展的社會,每個年代都會有不用的流行文化和社會潮流,覺察自己對流行文化的某些刻板形象,多了解青少年文化,請他們分享喜好興趣,再慢慢表達你對這些的認知和自己成長期遇到相類似的喜好、狀況或曾遇上過的困擾。溝通的過程著重建立連結,而非說服青少年一定要跟隨。

方婷小姐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樂融整合心理治療中心創辦人,現私人執業。近年方女士主要作臨床心理治療及教學工作,現兼任美國上愛荷華大學及香港青年協會講師,碩士畢業於香港大學佛學輔導、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及悉尼大學傳理系,並分別擁有電影、中國研究和心理學的學士學位,累積超過 10 年專上學院教育經驗,曾於港、台出版多本心理著作。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

【子女教養】子女 追星 可發展個人 身份認同
心理健康 |應付孩子說謊三大建議
心理健康 | DSE放榜身心調整 訂立合理期望減輕壓力

心理健康-dse-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