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能力 可以反映一個人的質素,從個人的儀容、衣著、以至其生活或工作環境的整潔程度,都代表了個人的習慣、品德、以至個人的內涵修養,這些都是從小便要養成的。從小學習可以潛移默化地形成自我成長中的一部份,但在成長後才後知後覺地改正,便是在糾正陋習。
培養孩子 自理能力 必須做的3件事
1. 每當孩子收拾好個人物品後必須即時給予正面及明確的鼓勵
為了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家長不能單單說聲「好乖」、「好叻」便認為是鼓勵,是需要明確地說明做得好的地方。例如,孩子自動自覺地收拾明日上學用的書包和校服,家長是需要明確點出孩子自覺收拾的行為,以及表示這種是負責任的態度,久而久之孩子才能受到正向強化,而成為孩子的個人習慣。
2. 與孩子共同決策以及執行
孩子的要求是無窮無盡的,所以家長需要清楚孩子表達的真正需求,並讓孩子學習「說明」需求,使孩子能學習反思。例如孩子希望去樂園遊玩,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計劃和落實去樂園前的準備功夫,例如,選擇日子、預購門票、觀看入園前的天氣預測、以及服裝等,讓孩子從小學習如何達到目標的計劃。
3. 讓孩子對自己的選擇有思考的機會
朋輩影響到孩子的慾望,但家長若能與孩子分析和使孩子明白個人內在的需要,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例如,孩子看到同學有精美的文具套裝,使其在班房內成為注目點,孩子十分希望得到。這案例中,孩子其實不需要精美文具套裝,而要羡慕同學受到其他同學歡迎的虛榮心態,所以家長並不能單單因應孩子要求而行動,較適合的是與孩子共同思考和探討選擇的動機和意義。
梁秉堅 Jeff Leung
註冊社工
關注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推動正向Positive文化,
提升社會、企業、家庭保持「正向」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