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和潘SIR 交流,說孩子上了中學之後,親子關係反而好了。為什麼呢?因為父母比學校的訓導主任仁慈得多。和小學不同,不少中學都採用較嚴格的校規,對校服的長短、頭髮、儀容、如何穿校服,均有嚴格要求,目的是要小朋友學好紀律。訓導主任這個「奸角」令小朋友聞風喪膽。潘SIR 說當年做訓導主任時,故意擔起「衰人」角色,這樣就襯托出班主任的「好人」,方便班主任管理同學,與同學們保持良好關係。原來訓導主任,也能夠令平時敦促小朋友要完成課業的媽媽變成「 慈母 」。
因為學校對功課執行嚴格,孩子會比小學時認真做好功課。對功課不明白的地方,問朋友、問父母是自然不過之選。筆者會代入小朋友的視覺去分析他們究竟不明白什麼、什麼地方出錯了。中學數學著重步驟多於答案對錯,而綜合科學是講求請楚概念與定義,尤其是一些貌似差不多但實際不同的概念,例如 “equipment” vs “apparatus”。面對歷史事件就要知道來龍去脈及著重分析,歷史來來去去都是分析一個又一個朝代的文化制度及興亡。中文就要學會分析文言文。當父母能夠協助解決問題,而不是添煩添亂,自然就能成為「救星」。父母是協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製造新的待解決的問題。筆者更會主動去理解孩子的情況,旁敲側擊去理解他們,免了孩子害羞發問或表達的情況。
另外,我們要保持幽默感,在沉悶的課本中找出「笑點」,教他們以另類的方法去背頌課文內容,引起小朋友的學習趣味。例如「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變成「織織復織織,唔識就唔識」。我們對小朋友也要有耐性,聽他們分享學校的趣事,知道班內有什麼同學,左右隔離大概有什麼人。中學生父母再不能像小學般軍訓式指令,要變成朋友、有時更要「隻眼開隻眼閉」。如希望滲入人生大道理就寧可在平常對話中潛移默化,曉以大義並不次次管用。動之以情,說之以理,大家就能好好溝通。小朋友現在還會著我早點收工回家(陪伴),甚至在應酬的晚上靜靜地等我歸家。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