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正向教育

放養式教育vs圈養式教育 圈養教育培養自律放養教育培養自主性

近日與不同家庭管教方式的家長們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當中的討論還研究該讓孩子入讀傳統學校還是國際學校,甚至有家長表示現正安排孩子在升讀中學的時間便送往海外讀書,家長們為孩子的成長喋喋不休。這樣的討論內容蘊含著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為何。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而教育方式也一直是爭論不斷的話題。其中,放養式教育和圈養式教育被許多人討論,究竟哪種教育方式更好呢?


正向成長| 四種特徵的父親難讓孩子打開心扉

步入2023年,社交距離措施在疫情緩和下放寬,不少家長在除夕晚上陪同孩子外出慶祝,歡度節日。「一年之計在於春」,意思是在春天時做好未來一年的計劃和安排。農曆新年將至,家長可以善用節日的時機,與孩子暢談人生。


正向成長| 金錢並非萬能亦不是唯一 讓孩子建立正確價值觀

在一次慈善賣物會的活動中,有幾位高小學生的表現十分積極,大力推銷自己所屬攤位的貨品,讓場內的氣氛高漲起來。入場人士除華人之外,還有小數族裔和外籍人士,同學們用自己僅僅夠溝通的普通話和英語能力向入場人士推介,同學們那份熱情和真誠使他們攤位的生意火熱,為活動籌募一筆可觀的款項。然而,有攤位的同學則比較靜,只是默默的站在攤位內靜待著客人的來臨。


正向成長| 如可令孩子願意與別人分享? 家長應先樹立樂於分享的榜樣

在香港的家庭生活,由於居住環境空間有限,假期時往往會帶孩子外出遊玩,甚至是與幾個年齡相約孩子的家庭聚會,讓孩子在活動時可以與同齡的孩子玩樂,加強孩子的溝通交流能力。有家長向社工表示家中的孩子在生日會時,只顧自己在一旁玩玩具,其他同場的孩子希望能夠一同分享玩具時,孩子不但表示不樂意分享,還離開了那群小孩子。


正向成長| 規範中成長避免性格過於自我 學習團隊精神及共同合作的意義

近日,香港政府與非政府機構舉辦了共創明TEEN計劃,帶動了社會推廣正向的風氣。計劃支持成功的企業老闆、企業高層、專業人士與基層家庭的初中學生成為師友,而居住在劏房和不適切居所環境的學生更能獲優先參加的機會。計劃希望可以讓參與計劃的學生能夠認識跨階層的人士,在經過非政府機構配對後成為師友,通過活動中相互交流認識,從而讓學生擴濶人生,使其視野更高、更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