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前很乖很聽話的,一上到中學就變了,常常嫌我囉嗦不回應我…」這是從許多家長在孩子踏入青春期後常常聽到的懊惱。孩子的「反叛」行為和不聽話讓家長感到困惑和無助,關係也因此陷入僵局。家長應該如何回應呢?註冊輔導心理學家為大家拆局。
最新文章
很多家長對於英國中學的理解就是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認為公立學校全部是由政府運營,但事實上不是並不是這樣,很多英國中學都是由辦學機構去運營,而這些稱呼為學院academies。有很多對於英國教育沒有透徹了解的家長一聽到學院就聞之色變,一刀切地認為這些都是差學校。筆者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狹窄的看法。
小朋友平時睇醫生先接觸醫護人員,有時想更認識呢個行業都冇乜機會。伊利沙伯醫院將在12月3日舉辦社區健康嘉年華,專科醫生、護士同專職醫療人員等準備咗超過20個遊戲攤位,小朋友仲可以體驗「傷口縫針」、著醫生護士制服「打卡」,非常適合一家大小。
今年11月23日是感恩節,雖然香港不是盛行,但培養懂得小朋友有感恩的心很重要。ABC Pathways 負責人Bally分享她如何培養出懂得感恩和愛家人的三名女兒,亦會分享如何在公司和家庭建立感恩文化,坦言「當每一個人被答謝和願意付出多一點,這個世界就不一樣了。」
筆者正在準備孩子的升中事宜,也加入了不同的Whatsapp 或Facebook 群組收集資訊。當中有些是針對個別中學的互助群組,有家長把學校開放日講座的表演及ppt 分享,方便未能出席的家長掌握相關學校資訊,展示互助的果效。
最近與一位前輩在網上 “catch-up”, 他看了我最近的更新, 打趣問了我一個問題, 中文意思大約是「你現在是一個 sociolinguist?」就着這一個英文字 “Sociolinguist” 或 “Sociolinguistic”,我也想趁這個機會跟大家從 「社會語言學」的元素及角度簡單與大家剖析前往外地生活所遇到的語言溝通挑戰。
位於元朗的裘錦秋中學(元朗)於國慶期間舉行國慶雙週,展開一連串以運動為主題的特色活動。同時通過不同的跨學科活動,融合價值觀教育,讓學生能夠培養自強不息的精神。想知道有什麼特色活動?一起跟隨教育+特派員了解更多活動詳情吧!
若作為老師,你最想培養出怎樣的學生呢?相信其實老師們,往往不會期望學生一定要有所成就,學習成績出色。而第二屆「十大最『美』教師選舉」其中一位得獎者教師——陳甘樺老師,則希望在她的教學道路上,能夠讓每一位學生成為有溫度的人,讓每一位學生都被看見。
踏入3月,繼上學期已完成的校際朗誦節,現在又到了奧數盃賽、公開試,例如ICAS、劍橋英語試(如小朋友上學期未有報名)的時候。同時間,小五生開始準備呈分試、小六生已經陸續參加了首輪、以及次輪面試。小六生會相對小五生會輕鬆一點,因為只有考試和面試,由於參加比賽只會影響叩門,不影響統一派位大抽獎,所以壓力比小五生輕。因此,這篇文章主要談呈分試前的部署。
教拼音有次序之分,ABC Pathways 負責人Bally 表示,如果教錯會很嚴重,更說「若想整個讀書生涯唔需要死記死串,一定要學晒四級」,四級即是聽說讀寫,就如數學的加減乘除,必須掌握四式,以後就能自如地運用不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