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子女選購玩具時,有甚麼考慮要素?有父母或許考慮價格、子女是否喜歡、是否最流行的款式等。但哈佛大學 教育學家Edward Clapp 指出,為子女選購玩具時能注意3件事的話,不但能引導子女發揮創意,並能培養其同理心 以及感恩之心。
情緒管理
相信大部分小朋友都不喜歡做功課,有的精靈一點的學生,更會質疑學習的意義,認為所學的東西與生活實際所需無關,因而對學習不感興趣。而孩子之所以抱有這種消極的心態,背後必定有其原因,可能是累積太多挫敗、或是因競爭而感到壓力及焦慮。
無論是多麼的友好,甚至一同成長至青少年時間的閨蜜,總會有講出「絕交」的機會或經歷。能夠冷靜下來,再一同做好朋友者,關係會變得更加緊密;反之,則有機會從此成為陌路人,互不相干。其實一切也關乎情緒管理及社交經驗的鍛鍊
很多家長在經濟情況許可下, 也會希望送小朋友出國讀書, 我也知道這一刻有不少家長正在考慮移民這件事。根據作為一位兒童心理學家過往十二年在英國的教育經驗, 我留意到不少孩子出國讀書之後, 他們的表現並不如父母所期待的美好, 這到底出於什麼原因呢? 在這篇文章中, 我(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與你分享我過去十二年在英國從事教育行業的親身經驗, 讓你知道在送小朋友出國讀書之前, 我們要考慮的三件事!
當子女因為失戀而影響了兩性價值觀時,對於成長的影響更深遠。早前,曾有學童因感情自殺,更有學童因為兩性認知出現差異,而出現濫交等問題。故此,家長必須正向面對青春期戀愛的子女,並及時提供情感上和認知上的支援,在有需要時一同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相信每位家長,均希望孩子是個負責任的、自律的,每天可以處理自己的事情。在這篇文章中,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與您分享最新的兒童心理學研究,以三個方法,幫助你教出有責任心、自律的孩子!
青少年正受着社會大環境不斷轉變的影響,他們在網上的社交模式讓很多家長都摸不着頭腦。而在面對多元性別等新概念及網紅文化等的衝擊下,家長們和想有效支援青少年的長輩們或會有無所適從的時候。此時,家長們的內心或會有出現三種掙扎
子女懂得自愛,相信在面對升學和環境轉變的挑戰時,能游刃有餘地為自己做好最妥善的選擇;反之,則只能依靠逃避問題來讓自己停留在舒適區(Comfort Zone)中,減低應對未來風險和困難的壓力。
因應不同的場景所產生的情緒反應,代表著不同的情商(EQ﹕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具備較高情商的孩子,在成長中會有何好處﹖父母又應該如何培養出較情商高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