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普天同慶,有學校在假期前完成期中考試,讓學生可以在假期盡興;有學校則把考試放在假期後,學生們的反應不一,不少學生被家長安排了溫習時間,而學霸和學渣們則繼續享受假期。莫論考試有多重要,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小休一下,以達至勞逸結合的效果,如把握機會參與社會服務,更可令假期變得有意義,父母在此方面亦可 身教 作示範,引領孩子學習 社會規範。
家長推動社區活動 孩子被受感染
由於疫情關係,任何人士出入政府場所均需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以上載到訪紀錄,但因不少基層家庭無法購買智能手機,因而影響日常生活。有社福機構於12月舉辦為基層家庭和露宿者籌募二手電話,經義工協助清理手機和安裝相關應用程式後,再轉贈予有需要人士和家庭。這個計劃得到一些專業團體和熱心人士支持,想法設法支援這些困難人士過渡難關。除了專業團體外,這計劃感動到一些在職媽媽,推動子女和同學在校園內、在朋友圈中、以及街頭宣傳,使更多人士可以捐助手機。由於是一個具有目的和意義的活動,有一些較被動的學生同樣受到朋輩影響,跟隨著同學們參與計劃。在過程中,社工看到這些被動的同學除了朋輩影響外,同時受到環境的影響,突破了自我的界限,敢於發聲和行動參與電話籌募活動,讓他們從中學習 社會規範。
父母 身教 為學生作示範
除了是朋輩的影響外,參與推動項目的媽媽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講得出做得到」的身教教育孩子們;在過程中,媽媽帶著孩子和其同學們一同籌募,一同思考如何將效果達至最大成效。在學生收集到不少型號較新的二手智能電話時,這位媽媽第一時間向同學們請教手機的價值,引導他們如何通過轉售後獲更大利潤,來為計劃購買更多手機。
家長這種經驗學習法(Experience Learning)深受學生們認同,不但沒有「家長式」教育的反感,更因為家長放下身段的參與,以及對學生們投入項目的肯定,參與計劃的同學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明白孩子行為目的和動機,才能了解到孩子成長中的心態和思想變化,加上親身參與可以令孩子對學習增加安全感,促進成長。
梁秉堅 Jeff Leung
註冊社工
關注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推動正向Positive文化,
提升社會、企業、家庭保持「正向」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