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有時會反映孩子經常「慢半拍」, 甚至乎那種愛理不理的態度,讓家將們有火山爆發的感覺。事出必有因,孩子的意識與行為本身是一張白紙,在成長的過程中的經歷學習(experience learning),所以孩子就正正反映照顧者的一言一行。
要處理好孩子的言行必須要找出源頭,才能對正下藥。有家長分享了一個成功與孩子溝通的案例,值得與各位家長分享。孩子快將步入青春期,對於母親的依賴逐漸減少, 取而代之的是與朋輩的關係加強,減低了在家庭中與家人的互動。有一天,母親叫在房間中的女兒到飯廳幫手,換來女兒 敷衍的一聲:「嗯!知道。」然後女兒仍然在房間與朋友電話聊天。這位家長也放下手頭上的家務溫柔的坐在孩子旁邊,先讓孩子完成與朋友的對話後才開始說話。
家長明白到孩子在成長中朋輩的重要性,故此沒有終止孩子與朋友的對話,也沒有大發雷霆的責備孩子。家長耐心的向孩子說明在母親的世界中家人也同樣重要,母親也會在家人遇到緊急事情時及時放下工作趕回家。 自此之後, 孩子每當聽到家人的呼喚,也會即時回應和有所行動。孩子是怎樣,家長便是怎樣,這是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家長們一同以行動來與孩子共同成長吧。
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們可嘗試以下的三步曲:
1. 描述家長所見所感,以同理心感受孩子情緒
2. 細心聆聽孩子言行背後的理由,坦白說出孩子言行上與自己期望的差異
3. 感謝孩子與自己的分享,並給予孩子一個擁抱
孩子的成長得到家長的陪伴會得到更大的安全感,故此家長的人生積極,孩子也會同樣積極。
梁秉堅 Jeff Leung
註冊社工
關注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推動正向Positive文化,
提升社會、企業、家庭保持「正向」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
更多親子專家文章︰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