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提及皮紋分析,是在13年前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和一個家長談話中而得知的方法。當時幼兒園有一個過目不忘的孩子,從一歲起便在我們學校上課,非常喜愛閱讀和學習百科知識,尤其喜歡研究不同國家的國旗顏色和形狀,更對音樂很敏感…似乎有大量 天賦 …
有一天媽媽問我有沒有聽過皮紋測試這個檢測,說孩子的報告很準確,而且和他的性情及學習天分等等都非常吻合;還能推算孩子適合那一個系統的學制,即傳統學校或國際學校的模式… 我便對此產生了好奇心。但因當時一度以為看掌紋般的都是迷信,所以沒有即時深入了解。直至幾年後另外一個學生的媽媽特意約見我,說她女兒做了皮紋測試所以一定要考入我們學校,原因是我們用右腦教學法,而她的女兒視覺學習非常弱,正要來多做些視覺的刺激。第二次再聽見皮紋分析這樣有影響力,便立刻抓緊機會,找齊了資料,把這門學問修讀了。
2012年我做了第一個家庭皮紋測試,就是我一家五口。完成了這次皮紋測試得出來的結果,改變了我對家中每一位成員的認知,得到對他們更深刻的了解,尤其是對兒子們的教養方法,讓我能把每一個兒子的天賦能力得以發揮……
那麼究竟皮紋測試是怎麼一回事呢?
當小孩出生後,我們可以為他們採取指紋,計算出他們的大腦細胞總值及分佈,再分析他們的天賦在哪裡。
那是否代表,這樣的結果等於判定小孩的能力?
不一定。知道不同部分的腦細胞量有多少後,更重要的是提升每部分腦細胞的連繫量。音樂治療及後天的練習可以增加腦細胞的連繫,一方面提升本身較弱的部分,同時鞏固本身較強的部分。
十隻手指,十份指紋,藏著大量訊息,當我們適當的解讀,我們便可以分別在八大智能方向,引發小孩的潛能,讓他們得到全面的成長,包括:
語文智能 (Verbal-Linguistic)、邏輯數學智能 (Logical mathematical)、自然觀察智能 (Naturalistic)、內省智能 (Intrapersonal)、空間智能(Visual-Spatial)、音樂智能(Musical)、肢體動覺智能(Bodily-Kinesthetic)、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如果某部分的腦細胞量多,代表當小孩重複某些活動,便能穩固該區的細胞連繫量。而細胞量較少的區域,我們會配合音樂療法,及加多一些活動,讓該區的連繫量增多。身為家長,可能會認為最直接的方法便是找出最強的部分“力谷”,但這不是我們建議的。讓小孩均衡發展才是最重要,而小孩在六歲前的學習能力是驚人的,因此我們的課程是因應幼兒大腦的發展而設計,讓小朋友的天賦發揮得更好,讓天生我才,真的能變得有用。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
更多育兒資訊︰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