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一個中國傳統教育的家庭,父親是小學校長,母親是音樂及特殊教育老師。剛出來工作的時候,並沒想過要投入教育工作;但1992年回港後,一個偶然的機會,學了一套運用 天賦 潛能記憶法,擔當了導師。
這套記憶法很有趣,運用右腦的 天賦 潛能去學習,用右腦的圖像能力及創意,輕鬆不費勁地學會複雜的圖表、外國語言、知識和資料等等…。自此以後,我對大腦發育及幼兒教育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從而投入我父母的教育行業,開展23年的幼兒教育生涯。
從一個母親和幼兒教育家的角度來說,培育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的是要從優才早教開始。而優才早教,則要從一個孩子的天賦才能說起。
很多時候我們觀察一個小孩的成長,都能簡單判斷出他們有某些 天賦 本錢,意味著他們在某些範疇好像比其他同齡的小孩表現得更出色。繼而有很多父母便會著力協助小孩向某方面發展,同時向外界介紹自己小孩時便給予了某種標籤,以便讓別人記著這個小孩「個性」。這樣的情況,有發生在你身邊嗎?
其實要知道 天賦 在哪裡,還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的。我們的個性,原來有五分之三是來自先天的,而五分之二是來自後天的環境、遇上的人及與他們之間的互動。
我們怎樣知道那五分之三來自先天的情況,是怎樣組成的呢?
第一個方法,我們可以用觀察的方法,看著小孩的發展來預計他的能力。第二個方法是用IQ測驗的方式來判定,但這兩種方法都會受環境因素影響。而第三種,便是透過皮紋測試方式。在胚胎成型24週時,其實小孩的指紋和大腦的結構已經成形,足以反映大腦細胞的數量及分佈情況,而且準確度頗高。所以當小孩出生後,採得他們指紋去分析,便可以得知他們大腦的結構。
這個方法絕對有科學根據,但知道結果後如何解讀十分重要,因為一不小心,可能會弄巧反拙,當中要注意的是什麼?下次告訴你。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
更多育兒資訊︰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