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懂得體諒的孩子,從家庭開始。在新城知訊台節目《人仔細細》中,主持人黎莉與ABC Pathways負責人Bally從中秋節一場網上討論,探討公民教育,以及帶出「同行溝通術」。Bally更從家中「輕聲關門」的生活細節開始,一步步教出能體諒他人、為社會著想的下一代。
小童中秋夜喧嘩引熱議
黎莉提到早前中秋節期間一則網絡熱話:有網民發文抱怨,中秋夜晚上12點,仍有小朋友在樓下平台玩耍喧嘩,質疑「有沒有想過會吵到樓上睡覺的人?教孩子基本的公德心是不是應該?」這番言論引發網民討論。有網民反駁:「大時大節難免有噪音,控制不到別人,不如自己自己想想辦法,如關窗或戴耳塞。一年就這幾天玩得晚,多點包容,讓大家開心。」也有人指出:「中秋節翌日雖是假期,但不代表所有人都不用上班」,或是感慨「這一代孩子上學壓力已經很大,連玩樂都要被限制音量。」
這些留言反映出大家存在不同價值觀和想法。Bally聽留言後,認為這是一件值得我們去反思的事,不少人習慣從「對與錯」的角度判斷事情,但她從公民教育角度出發,「因為確實有人在公眾假期仍需工作,他們也需要休息。」

公民責任三大核心
Bally進一步闡述公民責任的三個核心:第一,自律不為社會帶來問題;第二,不因自身行為影響身邊的人,例如令家人擔憂或受責;第三,避免因個人行為對社會造成更大困擾,這三點環環相扣。作為公民,Bally認為中秋節當然應讓孩子玩耍,但關鍵在於選址,例如可選擇維園等合適場所。她強調:「家長當然希望孩子放鬆玩樂,但大家往往只從自身角度出發,若能互相體諒、各退一步,才是真正的包容。然而,社會尚未達到真正的共融。」
Bally以自身為例,會規定孩子在晚上十點前結束玩耍,並指出有法例明確規定晚上十一時後不能發出噪音,她同時教育孩子應顧及身邊人的感受,包括家人、鄰居與社會。「我們常常都關心別人,世界就不一樣。」關心別人可從家人開始,例如家人在睡覺,說話、開關門要輕聲。
人仔細細|肩負起社會責任為有需要學童提供免費教學 按照學生能力編班因材施教
溝通需「畫公仔畫出腸」
黎莉回應表示,自己曾過百次提醒兒子起床時不要吵醒爸爸,但兒子好像不能做到,於是請教Bally如何引導孩子學會體諒他人。Bally笑言與丈夫相處三十多年,至今仍在學習相處之道,其中最困擾的正是睡眠被門聲吵醒。於是她自向丈夫示範如何輕聲關門,「畫公仔畫出腸」,建議黎莉也以同樣方式讓孩子理解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他人。

黎莉坦言從未想過需要「畫公仔畫出腸」,細緻地示範每個步驟。Bally在其YouTube頻道《Bally與您同行》中,分享「同行溝通術」,指出有些人一點即明,但有些孩子需要大人手把手教導,才能真正理解如何實踐。
除了行為,家長亦應教導孩子注意言語和語氣也會影響他人。若孩子語氣不好,她建議父母向孩子坦誠表達自己感受,例如說:「你剛才的語氣讓我很難過。即使我真的有錯,你也可以心平氣和地告訴我,我會願意承認,但不應用這樣的語氣說話。」她指出,有時大人也未必意識到自己有錯,唯有互相提醒,逐步改變對方行為。
如果有興趣登記參與校長簡介會的家長,可到Bally 與您童行了解詳情。https://zh-hk.facebook.com/ballytogetherwewalk/
圖片:freepik
相關文章
子女成長 |讀書叻先有將來?多面發挖潛能為成才基本步
人仔細細|運動對孩子成長極為重要 從中學懂追求成功 面對失敗
人仔細細|學校教學模式影響子女投入程度 家長選擇學校切忌貪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