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孩子被排擠唔好選擇逃避 3步打造「強大內心」應對欺負

21-08-2025
0821bally

家長都期望小朋友上學開開心心,但萬一在校園被同學排擠,又或遇上以強凌弱的同學,影響孩子上學的意欲。在新城知訊台節目《人仔細細》中,主持人黎莉與ABC Pathways負責人Bally 探討一宗個案,教大家練出「強大內心」應對欺負。

同學搬弄是非 影響朋輩關係

黎莉分享了一位朋友女兒的遭遇。女孩就讀小六年級期間,爸爸覺察到女兒受欺負。偶然聽到女兒與同學在Zoom通話時,其中一名女同學不僅多次取笑和作弄她,甚至故意截取她表情尷尬的畫面,並分享給其他同學看。

該名女同學還經常搬弄是非,比如煽動其他同學「她很壞,不要跟她玩」,導致越來越多孩子疏遠女兒。其中一名小朋友甚至因為害怕而選擇轉班。女孩的父親曾向學校投訴,但校方最多只能安排轉班,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他建議女兒不要再與該名女同學來往,女兒卻表示不敢,因為如果不跟她玩,會令她生氣,就會變她欺負的目標。

放棄心儀中學 為逃避欺負者

後來,女兒心儀一所區內優秀的中學,卻發現那名女同學也申請了同一所學校,頓時感到非常憂慮。事實上,不僅是她,其他家長也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與該女孩同校。最終,女兒獲派第二志願的中學,父親反而感到慶幸,因為終於能夠避開那個女童。

欺負-人際關係-校園-朋友-人仔細細1

黎莉覺得朋友女兒不幸,「如果同學不跟你玩會不開心,然後又不可以不跟當事人玩,其他同學也不跟我玩,我就擔心沒有朋友。」Bally 說,成人社會也會面對類似情況,當中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否變得堅強、能否從中學習,並將經歷轉化為未來的自我保護能力。「這是一個真實的社會縮影,我相信每個學生在校園中都可能遇到類似情況,國際學校也不例外。但令人惋惜的是,這對父女最終因為害怕而選擇了逃避。」

人仔細細|肩負起社會責任為有需要學童提供免費教學 按照學生能力編班因材施教

Bally進一步分析,這個案例中,該名女同學成為主導,其他人則處於被動。「我們應該反思:自己是否足夠強大去面對這樣的人?這個世界總會有人橫行霸道,是不是我投訴後學校不安排轉班,就沒有能力與他一班呢?難道就只能一味逃避?難道要讓一個人影響自己人生中每一個決定?」

分析欺負動機 建立強大內心

Bally 提出幾點建議來幫助孩子建立強大的內心。第一,幫助孩子分析欺負行為背後的動機——往往是因為自卑或缺乏自信。然後,分析給小朋友聽, 她的家人覺得這樣才是生存之道,而家長應教回正確價值觀。

第二,教導孩子選擇正確的社交圈子,遠離不值得交往的人。「例如他令到你的朋友不跟你玩,而那個人真的不跟你玩,這些朋友你都不值得交。她說女兒曾同樣面對這個問題,她跟女兒說:「你要記住,朋友可以有千千萬萬個,每個家人只有一個,你要很珍惜家人,但朋友沒有了不要緊,你現在學會的就是選人。」

欺負-人際關係-校園-朋友-人仔細細2

第三,引導孩子明白「日久見人心」的道理,不必勉強自己與不善良的人做朋友,也無需害怕言語攻擊。她說昔日對女兒搬弄是非的同學,至今都沒有朋友。當孩子看透欺凌者背後的動機,如沒有自信、自大,孩子的心就會強大,他明白應該與怎麼的人相處。當孩子有自信,進入社會也能面對每一個問題,也不怕被人利用。

近朱者赤 篩選孩子朋友圈子

父母除了通過說話練出孩子的強大的心,還要向孩子表達自己關心和支持孩子。「最重要是有人支援她、相信她。」父母向孩子分享自己小時候也有經歷過,最重要是識對人。她特別提到「ABC友好家長校友會」,連繫了一眾畢業生,當他們在學校面對不開心的事情,也有一群好朋友支持,大家定期舉辦活動,互相分享。她再三叮囑,物以類聚,「你的朋友是什麼人,你就變成什麼人,父母一定要從小就要幫孩子找對的朋友圈子。」

說回以上例子,Bally不認為這是欺凌,解釋欺凌是一強一弱,長期在言語和身體上羞辱或傷害,而以上個案例偏向排擠和欺負。

如果有興趣登記參與校長簡介會的家長,可到Bally 與您童行了解詳情。https://zh-hk.facebook.com/ballytogetherwewalk/

圖片:freepik
撰文:周僖婷

相關文章
子女成長 |讀書叻先有將來?多面發挖潛能為成才基本步
人仔細細|運動對孩子成長極為重要 從中學懂追求成功 面對失敗
人仔細細|學校教學模式影響子女投入程度 家長選擇學校切忌貪方便

bally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