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現實環境挑戰價值觀 要教孩子保持這一信念

20-02-2025
0220bally

在網絡世界中,圖像與影片的真偽難以分辨;而在現實生活裡,人性亦真假難測。在新城知訊台節目《人仔細細》,主持人黎莉與ABC Pathways負責人Bally探討如何在這個充滿欺詐與誤導的世界中保持一顆善良的心,以及如何提防騙子。

黎莉經常對朋友說:「別被我的社交平台蒙騙了,以為我變瘦、變漂亮了,千萬別相信,那都是科技的效果。」她時常思考:究竟該如何分辨真與假?

Bally 回應道,確實很難判斷一個人的真實為人,但她認為,無論如何,人們都應該保持善良的心。她分享了自己頻道近期探討的主題——「標籤與限制性的信念」,並舉了一位她認識的劍橋大學畢業律師為例。這位律師雖然天生沒有四肢,卻依然積極參與各種運動,包括游泳、攀岩、騎馬、跳水等,甚至創立了慈善基金。

包容別人的不理解

騙子-善良-價值觀2

在成長過程中,他曾遭受旁人奚落與嘲笑,但這並未動搖他的信念。Bally 以他的故事,向家長們傳遞一個重要訊息:「我們應該擁有包容的心。不是別人包容我們的障礙,而是我們要學會包容那些無法理解我們的人,包括那些思想狹隘的人。」她強調,身體的殘缺並不代表能力的缺失,更不應限制一個人的信念與夢想。

善良的人易被欺負?

有些人往往會因外表對他人妄下評斷,甚至指指點點。然而,人們應該學會包容這樣的行為。她舉例說,女兒小時候曾問她:「媽媽,為什麼那個以前和我玩的朋友,現在不理我,甚至還取笑我?」她則告訴女兒:「沒關係,可能她的父母沒有學過 NLP(身心語言程式學),所以不懂得如何教導孩子。」她希望孩子能夠懷抱善良的心,學會原諒與包容。因為擁有這樣的心態,孩子每天都會過得更加快樂。

人仔細細|肩負起社會責任為有需要學童提供免費教學 按照學生能力編班因材施教

兩人談論善良時,黎莉問是否意味著容易被欺騙呢?Bally 舉了例子,如果有陌生人向你借 20 元,該如何決定是否給予?

Bally 分享道:「這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如果你不想給,是沒關係;但如果對方真的有需要,這20 元可能就能幫助到他。」不過,她也強調,當她選擇給予時,會提醒對方:「如果你真的有困難,我願意幫助你,但希望你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她期望這 20元能成為一種教育,讓對方不要濫用他人的善良,而是有機會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

黎莉回應說,騙徒何其多,以前可能只是騙 20 元,現在甚至騙人百萬元、千萬元。她從新聞報道看過內地學生的來港讀書,父母給了子女學費、屋租及生活費,結果卻遭遇騙徒,損失慘重,甚至高達數千萬。

防範家傭偷竊財物

騙子-善良-價值觀3

Bally 提醒,一些騙案甚至發生在與我們朝夕相處的人。她提到,一位朋友的家傭照顧她的女兒二十多年,僱主待她如家人,甚至帶她乘坐商務艙旅行,家中也毫不防備,擺放著名錶、名牌手袋等貴重物品。有一天,僱主發現家中的手錶不見了,報警後才發現,家中有許多物品陸續失竊。最終,警方在家傭的褲袋中找到當票,發現這名家傭墜入了一場情感詐騙,為了取悅對方,不惜變賣僱主的貴重物品。


Bally 還提到,她知道有家傭因為感到寂寞,迷上了 Live Band 直播,每次點播一首歌二千元至二萬元不等。為了滿足這種需求,她選擇偷竊。她呼籲大家,「我們不如關心身邊的人,多照顧多關懷,可能你就救了人家的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