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徒手法層出不窮,近年本港詐騙案的宗數上升,市民需要提防騙子。在新城知訊台節目《人仔細細》,主持人黎莉與ABC Pathways負責人Bally探討自身的防騙經驗,以及如何教育身邊人提防受騙。
大學生遇詐騙 損失慘重
黎莉與Bally討論有關假冒官員騙案的新聞,指各本地大學的內地生成為重災區。黎莉引述新聞說,有一位18歲的學生懷疑被騙了920萬港元,轉賬到指定戶口十幾次後,騙徒失聯。另有一位22歲內地女留學生墮假冒官員騙案,女事主前後6次把180萬轉賬到指定戶口,對方隨後失聯,然後懷疑自己受騙。
Bally認為,「騙徒一定是用了很厲害的手法、技巧,所以他可刺中受害人的痛點」。她研究過一些個案,發現內地學生很害怕被抓後,不能在香港讀書,騙徒正好捉緊他們這一種心態。
很多人聽完新聞後疑惑為什麼會有人上當,Bally提醒大家不要以自己不會被騙,事實上專業人士也會中招。她指現在騙徒利用深偽技術(Deepfake)等人工智能科技,令人難以分辨真偽,誤以為真。

作為三女之母的Bally,她從女兒小時候開始,便通過新聞滲透價值觀及教育女兒保護自己。她說,「雖然一直說的時候,她們覺得很煩厭,未必有興趣聽,我也會照說,潛移默化地植根於她們的腦海。」她舉例,外國不時發生人病人看醫生被非禮的新聞,她便教導她們若看診時感到受冒犯,一定要即時出聲,立即離開,絕不可以忍。
人仔細細|肩負起社會責任為有需要學童提供免費教學 按照學生能力編班因材施教
說回詐騙新聞,Bally從幾年前發現不停發生騙案的新聞,就不停提醒自己要很小心,「你真的不要小看那些人的功力,你也不要高估自己,一山還有一山高,騙徒是受過專業培訓,他們擅長使用催眠技巧,讓你陷入一種狀態,而你自己卻不自覺。」為了避免成為受害者,她十分謹慎地保護網上理財安全,嚴密保存密碼。
報告可疑來電 人人有責
黎莉也分享有一次與歌手朋友聊天,該歌手收到公司說他欠款一萬多元的訊息,感到害怕,後來黎莉與他分析後,知道這是詐騙短訊,著他不要理會,得以避免成為受害者。

Bally提到每天收到不少陌生來電及短訊,她呼籲大家下載「防騙視伏App」,這個流動應用程式可以幫助識別詐騙和網絡陷阱。她建議,若收到可疑來電,應該截圖並報告,「不要以為刪除或封鎖就能解決問題,如果你不報告,別人就不會知道這是一個詐騙電話,這樣這個號碼就可以一直騙人。」黎莉也贊同這個觀點,呼籲大家採取更多預防措施,並從小開始教育下一代。
如果有興趣登記參與校長簡介會的家長,可到Bally 與您童行了解詳情。https://zh-hk.facebook.com/ballytogetherwewalk/
圖片:freepik
撰文:周僖婷
相關文章
子女成長 |讀書叻先有將來?多面發挖潛能為成才基本步
人仔細細|運動對孩子成長極為重要 從中學懂追求成功 面對失敗
人仔細細|學校教學模式影響子女投入程度 家長選擇學校切忌貪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