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說「唔好」或「No」,有時令家長好煩惱。在新城新知台節目《人仔細細》中,主持人黎莉和ABC Pathways負責人Bally探討孩子經常不合作的背後原因,Bally也分享一條育兒方程式,讓孩子和家長學識改變。
切忌講一套做一套
黎莉分享一次經歷,一個小朋友吃完食物後,叫媽媽扔垃圾,但媽媽沒有讓孩子自己處理。Bally強調了基本育兒的方程式適用於這樣的情況中,「如上述例子,小朋友每天把垃圾放在你手上,你總是去掉,然後你不斷告訴他應該自己去處理,你最終得到的結果是什麼呢?實際上,你容許了這樣的結果,你沒有改變你的行為,所以問題其實完全不在小孩身上,而是家長的問題。家長經常說一套做一套。」她經常問「What do you want?」,所以如果家長期望他的行為改變,那麼就需要先改變自己的行為。
如果Bally是那位家長,她會向小孩表明自己不是垃圾桶,即使附近沒有垃圾桶,也會讓孩子自己處理,而不是每次都代替他。否則,家長不斷地要求孩子收拾,孩子就不會去收拾,因為他知道家長會替他處理。
人仔細細|肩負起社會責任為有需要學童提供免費教學 按照學生能力編班因材施教
說「不」皆因模仿父母
黎莉討論了一個普遍現象,即無論是2歲還是8歲的孩子,都喜歡說「不」,並請教Bally這種情況是否正常。Bally回答說,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她會思考家長是否也存在行為問題,因為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行為。舉例來說,如果父母每天對孩子說「不要跑」、「不要跳」等等,那麼孩子也會開始用「不」的方式表達自己。Bally強調,當孩子經常說出負面的話語時,家長應立即停下來反思自己的行為,因為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說這些話。她指出,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說「是」,孩子又怎麼會一直說「不」呢?她認為孩子的行為主要源自於父母的身教,因此他們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Bally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秘訣,她強調忍住的重要性。當她打開房門看到床亂七八糟、書包散落一地時,她會關上房門告訴自己「我看不到」,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不破壞親子關係,二是讓孩子學會自己整理。她希望孩子學會自理,能夠獨立處理事情,即使沒有大人在身邊也能應對。她不會對孩子說這樣不對、那樣不對,而是鼓勵他們自己尋找正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