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香港小朋友普遍不用捱苦,經濟條件較上一代好,但為什麼仍覺得不幸福或不快樂?ABC Pathways負責人Bally在新城知訊台節目上表示,當人感受到被愛,便是幸福感關鍵 。在她成長的過程中,一家八口曾住板間房,生活窮困,但她仍感受到幸福,原因是有兩種情。
內在快樂 持久幸福
黎莉在節目上問Bally怎樣看幸福,Bally最近舉辦Happy school活動,有教授解釋了幸福和快樂之間的差異。教授指出,快樂是一種短暫的情感,例如當有人給你一顆糖時,你會感到開心,但這種快樂感很快就會消逝。相較之下,幸福是一種持久的感覺,可以回憶和感受到。幸福中必然包含著快樂的元素,因此幸福比快樂更廣泛,快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Bally以Happy school作為例子,指出人們普遍認為快樂的學校是指沒有功課和壓力,但她提出了不同的定義。對她而言,Happy school不僅僅是讓學生感到開心,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備自主學習和自我掌握知識的能力。她說:「這種快樂源於內心,當她自己獲得這種快樂時,就具備了幸福感和能力感,這才是真正的終極目標。」
人仔細細|肩負起社會責任為有需要學童提供免費教學 按照學生能力編班因材施教
親情友情 帶來幸福
Bally認為幸福感並不是由財富所帶來的,最重要的是擁有情感上的連結,被人珍愛和關心。「親情和友情能夠給人一種幸福感,而且這是無價的。」她提到即使是有錢的人臨終前也不會視財富為重要,相反,他們關心的是身邊是否有人愛護自己。
在Bally成長的過程中,她的父母一直灌輸給她不要用物質來衡量快樂感。相處家人成為她建立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她回憶起父親每逢星期五和星期六有空的時候,會開車帶著六個兄弟姐妹去「遊車河」。這些與家人相處的經歷讓他們彼此感到幸福。家人之間的相處也成為她存在的價值,讓身邊的人感受到幸福。
另一個回憶是Bally小時候讀書不好,有時會把拿零分的成績單交給媽媽簽名,但媽媽並不會責備她,只會鼓勵她下次努力。這種被珍愛的感覺也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