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本港學生自殺的情況越趨嚴重,根據一個本港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 8至 10 月這短短三個月內已有 22 宗 18 歲以下青少年企圖自殺個案,情況令人相當憂慮。與此同時,近期上映了一齣電影《年少日記》,筆者很感激導演(同時也是此片的編劇)把如此寫實而細緻的故事呈現給觀眾,電影裡有不少情節或多或少都會引起大家共鳴,這共鳴不只是感受上的,或許這是一個機會讓我們思考及反思家庭的互動模式及其對家人之間的影響。(以下內文含劇透)
個人問題是家庭問題癥狀呈現
電影裡的其中一個情節是父親在台上演講,表示年幼時他的原生家庭是很窮困,但他靠著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了一名資深大律師,他認為人的成就是迫出來的,一個人只要不斷努力就會成功,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成功例子;在台下,這位父親因不滿大兒子說了一句:「a cup of water」,而責罵學業成績一直強差人意的大兒子是垃圾,資優的小兒子看不起哥哥,母親也怪責大兒子讀書成績差,經常弄至家嘈屋閉。
港人受精英體制影響
受著精英體制的影響下,不少香港人都相信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只要努力幹出好成績,就能賺取財富和地位,這樣就代表成功,彷彿每個人只有一個方向可以發展:無論學習和工作都需要有優越的成就,否則便是失敗無用。在電影中,這個精英概念不單只影響著那位父親,也延伸至影響著整個家庭,以致家中各人都認為要爭取到優秀成績才是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