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父母普遍渴望以正向的教養方式,取代權威和打罵。但當孩子情緒不穩或行為不當時,實踐正向的堅定往往被打斷。在界線與自由之間,父母可如何取得平衡呢?
底線一推再推
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的故事 : 孩子答應看十分鐘電視後做功課,最後卻哭鬧要多看五分鐘。媽媽勸喻無效,最終孩子繼續看電視。日復一日,孩子變成看電視一小時後仍不做功課,媽媽一怒之下強行關掉電視,孩子因此情緒失控。類似的情況也有在你家中出現嗎?
媽媽既委屈又不解地說: 「孩子想要什麼,我都盡力滿足他。為何他還不守信用,亂發脾氣呢?」
正向不是無條件遷就孩子
相信不少家長都遇到過上述情況,雖然我很欣賞媽媽嘗試同理孩子,試着調節以示尊重。但在正向教養中,尊重並非不能對孩子設立限制。以下3招將會教大家如何在自由和界限中,取得平衡。
1. 訂立適當的界限
相反,適當的界線有助孩子認清人際界線、學習責任、專注及有效分配時間,從而收獲得正向教養中提到的幸福元素 (PERMA)—— 健康人際關係、成就感,甚或全情投入的心流所產出的滿足情緒。
2. 成為溫柔而堅定的父母
溫柔並不代表沒有界線,堅定也不意味着嚴厲。我們需要明確劃定界限,並清晰地向孩子表明: 界線內的一切可以討論,而界線之外的則堅決拒絕。
父母需反思自己在不同情境的立場,從而摸索出一條教養界線。以剛才的電視角力為例,你心目中合理的課後休息時間是多少呢?過往,多長的電視時間是較為恰到好處?你認為孩子必須要先完成功課才看電視嗎?
堅定的部份是當了解到自己的立場後,向孩子表達界線及行為期望;溫柔的部份是我們聆聽孩子的想法,在界線內給予孩子自主與彈性。一旦孩子選擇破壞協定,堅定的部份需要再出現,提醒孩子需要展現遵守協定的能力,爸媽才感到放心,給予孩子更多彈性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