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七月,本港有一項關於父母快樂指數的網上問卷調查,收集了過千份問卷回應,當中有接近八成的受訪者表示對培育子女感到一定程度至很大程度的壓力;另一方面,九成九的受訪者認為子女最需要父母給他們的是「愛」。那麼,作為家長,如何能夠在培育子女的過程中平衡壓力,並給予孩子們所需要的愛呢?
父母的「愛」既廣泛又沒有特定的定義,不同的父母會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他們對子女的「愛」,可能是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又或是為子女安排好一切,例如:安排子女入讀「最好」的學校、上「最好」的補習班、讓子女學習各樣的興趣等。既然父母知道子女最需要的是愛,又有用自己的方式向子女表達「愛」,何以會在培育子女上感到壓力?
與子女溝通上的困難
筆者認為家長在培育子女上感到壓力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與子女溝通上的困難,特別是與青少年階段中的子女溝通。在不同的家長工作坊中,筆者最常聽到家長表示自己的青少年子女不願意和父母溝通、經常按手機、躲在房間、甚至將房門鎖上把自己關在房裡。另一方面,又有不少學生向筆者訴說,他們不想向父母傾訴,但他們的父母又不喜歡他們找筆者傾訴,認為子女有困擾應該是找父母傾訴才對。大部分的父母總是渴望子女能夠向父母說出心底話,認為只要令子女把話說出來,問題就能夠解決。可是,要讓青少年子女敞開心扉談及困擾他們的事情不是那麼容易,他們可能會擔心將自己的困擾告訴父母,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例如:令父母更擔心他們,又或者被父母責怪。
父母的安全陪伴與支持的重要性
在艾力克森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中,他將人生分為八個階段,而青少年面對的是自我身份認同與角色混淆的階段。一方面,青少年渴望逃離父母、爭取自主獨立;另一方面,在發展出自我身份認同的路上,青少年對於了解自己的能力及價值觀、建立與自己和與人相處的平衡、以及塑造自己形象和身份角色上會感到惘然,他們缺乏人生經驗,實在需要父母的持續關心和指導。筆者深信青少年都是需要父母給予他們的愛,而前提是這份愛需要讓青少年感到安全而穩定的陪伴與支持,若果父母在家庭的互動中能讓青少年子女感到安全,這可幫助父母與子女之間溝通,長遠來說,他們甚至願意向父母說出他們心中的煩惱和憂慮。
要建立父母與子女之間安全而穩定的關係是一個過程,以下一些建議可幫助提升子女對父母的安全感,促進父母與青少年子女間溝通:
1. 互相尊重 給予私隱空間
越親密的關係,越容易忽略彼此尊重及給予私隱空間的重要性。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是需要互相尊重,明白每個人都需要個人空間,即使是父母或子女,都是需要有自己的空間,例如:在進入對方的房間前先敲門,父母不要查看子女的手機,就正如子女不會查看父母的手機一樣,除非事先問准對方的同意。
2. 避免指責或批評 保持開放接納
子女的想法未必與父母相同,子女的表現也未必乎合父母的期望。當子女的行為表現未如父母的理想,父母一般很容易會感到憤怒和激動,於是說話和表現都會令子女感到受指責、批評甚至威嚇,例如:「你總是不接我電話!」、「你經常機不離手,花時間在沒有意義的事上!」、「你今次考試考得差的話就扣你零用錢!」等。子女聽到這些指責、批評和威嚇,只會感到傷心和愧咎,甚至產生反感,於是避免與父母對話,又或作出防衛,阻礙彼此有效溝通。若想促進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請保持開放,勿妄下定論,接納子女的想法和觀點是會與父母不同,耐心聆聽他們的想法,父母若能陪伴子女組織及了解他們的想法和觀點,這可以幫助子女走向成年及建立獨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