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在公眾場合吵吵鬧鬧,又沒有家長阻止的場景,相信不少人都曾經有這些「被滋擾」的經歷,許多時候孩子的行為正能反映父母的管教。其實父母在家庭中分別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為父母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讓孩子看在眼中,記在心中,言行舉止在孩子心中潛以默化,並起了示範作用,從中影響孩子的行為與思維,因此每位父母都應要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稱職的爸爸或媽媽。
父母角色應如何定位?
父母的性格和行為會對孩子形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當孩子面對挫折時,性格溫和的父母會給予支持和鼓勵;而脾氣硬朗的父母則會責備孩子,讓他們失去自信心。善於控制情緒、富有愛心、關懷且有耐心的父母,會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與尊重,孩子便會因而學習父母的道德價值觀,並在成長的過程中培養出同理心。相反,如父母未能管理情緒,經常脾氣暴躁、未能與子女進行有效溝通,變相孩子便會缺乏安全感及自信心,對陌生事物感到害怕,甚至產生焦慮,最終更有可能使用暴力解決問題。
父母的責任分別在哪?
父親和母親在家庭之中分別扮演不同角色。從傳統華人社會的家庭中,父親是家庭的主要管教者,能給予孩子明確的規範和原則。他們教導孩子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成為孩子的男性楷模。而母親通常是情感支持者,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她們建立孩子自我價值,教導他們與人相處之道。
故此,兒子與女兒對成長的需求各有不同,因而對家長所體現的要求亦會有所分別,例如父親會教導兒子如何成為獨立負責任的人,並肩負起「養妻活兒」的家庭職責;母親則會啟發女兒的女性氣質,成為「賢妻良母」。
父愛不足會造成什麼影響?
父母雙全的家庭能培養出自信穩重的孩子,若父愛不足,男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以致反叛或內向。他們也可能缺乏問題解決的能力,而女孩子則較容易找尋父愛替代品,如過早談戀愛或急於生子。所有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父母共同參與,無論是缺乏父或母,都會對孩子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