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快到了,各位準備怎樣與家中的每位爸爸慶祝?「爸爸」這個角色在家庭中佔很重要的位置。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尤其重要,相信這個講法也是廣為人所接受。在一段親子關係中,譬如父女關係,父親對於女兒的人格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今日就跟大家談一談吧!

傳統是家庭「父性」特質來源
較為傳統的心理學理論認為,父親是家庭的「父性」特質來源,譬如他們往往擔當守護、保衞、嚴厲執行家規的責任。當然,隨時代發展,這些責任也不一定只有在父親身上,而父親也不必只是站在嚴肅的立場當家。
父親影響女兒甚為廣泛
父親影響女兒甚為廣泛,也難以一時講清楚。翻閱資料,近年有一份有甚多文章所引用過的研究,值得與一眾讀者分享。Adnan Menderes University於2018年發表了一份關於父女關係的研究報告,該研究在三百多位介乎14至18歲的少女進行問卷調查,針對其父親對女兒以下幾方面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基本心理需要滿足(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atisfaction)、幸福感(wellbeing)、厄運感(ill-being)。

並非難以理解心理研究用語
統計數據指出,父女關係與較高的幸福感及較低的厄運感有直接的關係,並與基本心理需要滿足有間接而明顯的關係。 看上去,似是一堆一堆難以理解的心理研究用語?我們其實可以用個簡單一點的角度去解構當中的關係。在一段父女關係中,父親能夠在女兒的孩童時代,送上適當的關懷、寬容、祝福、鼓勵,女孩在成長過程中便會得到多一個重要的渠道去建立其安全感和自尊感。故此,在長大以後她們傾向擁有較為強壯的心理韌性(resilience)、確切的自我認同(self-identity),以及自我價值(self-worth)。

心理質素好發展無往不利
實際而言,擁有較良好心理質素的女性,對於其日後的發展無往不利。韌性強、自我觀正面,在面對成長經歷中的挫敗時,更加懂得自我關懷,能於短時間自行休整,鼓勵自己走出情緒低谷;繼而對於種種失誤、缺點,或者某些外在的不利因素予以寬容和接納,並祝福自己擁有正面的未來,最後自我鼓勵以步向下一次的成功。

總結:爸爸趁機檢視一下自己父女關係
相信這種講法能夠回應到2018年的研究:良好的父女關係,能使女兒感到滿足,而且擁有較強幸福感,以及較低厄運感。父親節除了可以跟爸爸慶祝,各位爸爸也可以趁機檢視一下自己的父女關係,並予以休整。

陳凱榮主要從事學童、青少年、家長的心理輔導及教育工作,具多年輔導及培訓經驗,近年開始提供中小學到校支援服務,例如自閉兒童及青少年個人成長,教育及生涯發展,社交情智訓練,家長 / 教師支援,社區共融等。擅長運用分析心理學(Analytical Psychology)及靜觀認知治療(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於小組 / 個別輔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