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教育界推動正向教育,希望小朋友發展品格強項、建立正面思維和情緒。ABC Pathways Group 創辦人Bally對正向教育表示支持,亦認為香港家長亦應「再教育」,不要以成績和「錢途」與孩子能力掛鉤。
「利字當頭」衍生大問題
Bally認為家長很着重孩子成就和分數,例如賺了幾多錢、住所大不大、駕什麼牌子的車等等,直言「價值觀出了錯,因為只着重表面的事」。她說別看小「利字當頭」的問題,價值觀影響生活態度,「這會令人產生很多問題,例如要女兒跟有錢人,即使讀不到書也不緊要,最緊要識人。」有些極端家長甚至對子女說,「做不到專業人士,遲早做乞兒」。正因為社會以往缺乏正確價值觀和信念的教導,導致今天擁有正向或開心價值觀的家庭不多,所以正向教育才大行其道。
分數=定位?
正向教育以強化個人內在能力為目標,建立正面情緒和快樂感;促進正面而積極的人際關係。學校其中一個做法是成績不給予褒貶。Bally說,政府許多年前推廣「求學不是求分數」,不被大眾接受,原因之一是香港人從小就透過分數來定位自己,「政府想改變,但家長有這要求。若家長接受的話,這會不同。」她說,「社會是家長主導,家長不接受,教育局想推也推不到。」
認識自己長處 毋須人比人
不過,學校正向教育逐上軌道,現在很多學校成績表沒有顯示名次,反而會比較進步多少。她以大女兒的學校為例,成績表沒有列出名次,每一科只顯示「exceed expectation」、「reach expectation」和「below expectation」。她說首兩年會追問女兒的分數,到第三年才發現這個評分方式很好,因為她不需要知道其他同學的成績,只需要知道自己女兒的成績是怎樣。
每個人在不同範疇有突出之處,「有些懂游泳的孩子可能已入了國家隊,但自己孩子不懂得游水,那不代表什麼,只是特質不同,孩子的成就不能用名次來斷定,所以家長要學習不要透過比較來評定孩子『得』還是『唔得』。」
人仔細細|肩負起社會責任為有需要學童提供免費教學 按照學生能力編班因材施教
Bally認為家長需再教育,因為很多家長抱著消費者心態,要學校滿足自己的要求,「很多家長在原生家庭沒有受過正向教育,所以政府通過不同渠道把正向教育訊息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