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每天都需要玩,不過往往時間表被安排塞滿,無暇玩樂。ABC Pathways 負責人Bally分享,有時小朋友鬧情緒,是因為沒有足夠時間放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向家長提供不要被小朋友情緒牽動的方法,家長可參考。
經常給予孩子關注
很多小朋友需要家長陪伴做功課,但家長往往有自己的事要忙,Bally教路,家長可以善用手勢,例如給手指公、拍拍他的膊頭,或給予他一個眼神,家長不要全程望着電話或電腦而忽視他,總之給一、兩秒的時間看他,孩子就覺得你在關注他。同時,要解釋自己忙其他事的原因。
為自己情緒降溫
有時小朋友的情緒難以控制,Bally指:「專家說甜品、零食,會令小朋友活躍。若他發脾氣,可能是生理層面。」
她續說:「我們從事幼兒教育,首先要研究小朋友為什麼發脾氣,而不是他發他脾氣便觸動大人的情緒,例如大人鬧小朋友『點解你咁曳』、『點解你咁唔聽話』等等,你一問點解,就是情緒被『撻着』,就好像煲水的火越滾越大,甚至燃燒身邊的人,所以要『熄火』 ,即是控制自己的情緒。」
事實上,小朋友很容易就受父母的情緒狀態,例如媽媽的語氣強硬,可能連媽媽本人都不覺得,尤其是對着家人,耐性更加少,通常說話時不會分析自己的情緒。
四個問題讓自己抽離
她分享自己創辦的ABC集團經常被家長無理地投訴,或面對家長的很差的態度和語氣,甚至粗言穢語,她第一時間會問:「你想得什麼?你有什麼問題?為什麼你要用這個方法?我有什麼可以幫到你?」,Bally表示:「你用這個心態的話就完全不會被牽動情緒。」
小朋友有時候鬧情緒,可能他在學跟同學相處有問題、有些事他做不到而不開心;而放學後他仍做著不喜歡的事,如做功課、上興趣班。Bally說:「我常常說要設定一個時間表,時間表就是放學之後,有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小朋友去休息、玩耍?還是放學後就補習、做功課、沖涼……做他不喜歡的事,他一直都沒有放鬆,好像一條橡筋被拉到最盡。跟着家長又鬧小朋友為什麼沒有做好。」事實上是小朋友沒有放鬆。
做功課期間穿插小活動
Bally舉例如果小朋友3點放學,給予他半小時休息,3時半就要準時停止。「返了一整日學已經很疲累,有些小朋友想吃零食、看卡通片,這都不緊要,總之半小時內做他喜歡的事,半小時過後就要做媽媽想要他做的事,這就令她舒服。切記他最喜歡做的事要完成功課後才可做。」
小朋友的專注力低,好像ABC學校1個半小時的課堂,過程要有不同變化,讓小朋友能夠起身、動動手、問問題,讓學生可以投入課堂。老師也會加入一些小挑戰,在競爭底下讓學生更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