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能力 可以反映一個人的質素,從個人的儀容、衣著、以至其生活或工作環境的整潔程度,都代表了個人的習慣、品德、以至個人的內涵修養,這些都是從小便要養成的。從小學習可以潛移默化地形成自我成長中的一部份,但在成長後才後知後覺地改正,便是在糾正陋習。
成功的企業具有鮮明的企業文化,從董事會到前線員工,每個人都熟悉和理解,使其文化能在不同的領域和層面能夠貫徹。最近,在一個企業與大學生活動的過程後,企業老闆與主辦單位反映參與活動的青年人都很有理想,無論是專業的發展,或對社會貢獻方面,都有著遠大的目標和希望,是社會的希望,然而,企業老闆對於剛剛大學畢業的青年人生活習慣顯得目定口呆。有青年人搬離家人生活,從而希望得到更大的自由和生活空間,唯青年人從不收拾居所,待家人來探望時才由家人待勞,青年人表達的原因很清晰簡單,認為他們需要善用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而不是做這些瑣碎無聊的事上。企業對青年人的說法表示不同意,並認為基本的自理能力可反映一個人對生活以及工作的態度,唯青年人回應企業老闆表示「呢啲咪叫代溝囉」!在這樣的情景下,企業老闆認為這不能把問題全部歸咎予青年人,作為家長或成長中的照顧者都需要負責任,更不是當今青年人沒有自理能力的理由,也不希望未來聘請到一位會令工作桌面凌亂不堪的同事。
自理能力不是與生俱來,是要經過後天的訓練和培養,不同文族文化都有著不同的習慣。例如,宗教背景比較強的家庭需要定時禱告,只能吃宗教上允許的食品,以及穿著合乎宗教所要求的服飾,這是一種社會制約,並且有大多數人共同遵守,這些可看得見的行為都比較容易學習。而個人行為習慣是需要有正向強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才能養成的。孩子除了在校園生活外,其餘的時間都會留在家中或家人身邊,故此孩子的第二個成長學習的機會是其父母、長輩、或是照顧者。
梁秉堅 Jeff Leung
註冊社工
關注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推動正向Positive文化,
提升社會、企業、家庭保持「正向」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