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行為和情商都不,成長中得到正向培訓的孩子往往具備較高的抗逆力,亦基於情緒比較隱定關係,處事的方式方法會比較冷靜和合乎情理。有不少行為偏差的成年人,在心理學家或社工的輔導後,往往發展在成長的過程中曾受到不同程度的 欺凌 或暴力,又未有妥善給予情緒支援,以至影響到成長中的心路歷程。
孩子行為出現異常,除了是正常的青春期的成長變化外,還有機會是孩子受欺凌。 早前教育局局長在2019年至今搞接獲41宗有關校園欺凌的投訴個案,當中涉及言語攻擊、網絡或行為暴力。在日常的社區服務中,較為容易發現到受欺凌的孩子,因為他們往往的言行舉止都與正常的孩子反應有差異,甚至是身體程現傷痕。例如,一位被家暴的孩子在嘉年華會中參加攤位遊戲,社工發現孩子的身體有明顯的瘀傷,同時極為害怕與成年人接觸,在與孩子面談和街坊的了解後,認為家長因為親子管教方式出現問題,加上家長性格較為急躁,才引發此家暴事件。家長經過社工的輔導後不但學習到親子管教方式,孩子亦因為家長的情緒改善與成年人接觸的心理障礙。這類通過目測能觀察到的問題較為容易處理,在網絡受欺凌者的心理創傷則難以被發現。過往在香港有男性和女性的未成年人,在網絡世界裡受騙徒或朋輩欺凌,除了金錢損失外,有部份更會被誘騙進行犯罪行為,甚至是墮入色情陷阱。有學生因而產生情緒病和社交焦慮,較嚴重的個案還會有自殺傾向或行為。
警方與非政府機構會針對網絡犯罪和欺凌事件進行多元化的教育和支援工作,目的是希望防患未然,保護孩子免受傷害。唯今天的資訊科技發展迅速,除了一般的社交平台之外,網絡罪行往往會出現在網絡遊戲世界中,家長若對孩子未有充足的關愛和妥善的親子管教,孩子會在網絡遊戲中尋求認同感和滿足感,變得沉迷在網絡世界中,首當其衝的會是影響到社交生活,其次是個人的成長需求問題。除此之外,有社工表示在青春期的學生因為受到男女戀情影嚮,在一時衝動下拍攝裸露身體的影片或相片,及後男女關係破裂而被報復式的公開不雅圖片和影片。這類事件近年不時會發生,有家庭因此而離港生活,以保障孩子的未來身心發展,免受事件影響。這些事件爆發點除了網絡上的瘋傳之外,還有校園裡同學與同學之間的轉傳,時不時在案主身邊的竊竊私語和討論,會使案主所承受的壓力大增,會有行為偏差亦是正常的結果。家長們,若發展孩子的言行舉止與日常的狀況有所不同,請不要掉以輕心,及早面對才是正確和保護孩子的態度。
孩子是無價寶,在受傷害後去補救並不是最理想的做法,最佳的方法是做好孩子的正向成長管教,把與孩子談心事作為重中之重,並在有需要的時候尋求專業支援。
梁秉堅 Jeff Leung
註冊社工
關注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推動正向Positive文化,
提升社會、企業、家庭保持「正向」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