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正向成長|註冊社工 梁秉堅】教育孩子如何 適應 變化

07-09-2021
正向成長-註冊社工-梁秉堅-教育-孩子-適應-變化og

「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說話聽起來簡單,但當中可以蘊含著很深的意義。剛剛開學不久,正規的上課彷彿經已被遺忘了超過500多天,加上針對防疫規限的要求,讓今年開學的節奏增加了不少新元素,家長也需要與孩子共同 適應 「新學年」。

有家長表示今年開學前已感受到學校的改變,這無可避免的變化讓家長帶來壓力和憂慮。今年學生在正式上課前,需要增加一些程序、填報和申報,以保證能夠正常上課的學生身體健康狀況良好。有部份學校亦為了簡化學生進入校園的流程,把申報體溫、接觸病患人士的紀錄等的程序轉移到網上填報,既可以做到減少應用紙張,又可以將學生部份健康紀錄電子化,同時可以讓學生讓成注意體溫的習慣。由於過往學生進入校園時,對個人的身體健康並沒有規範,只要是個人意願以及身體狀況可以承受的情況下,「帶病上學」在過去未有疫情前的某些情況下,是學生對於學習的信念和堅持;可是,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有健康的身體才上學是道德責任,否則就是散佈病毒的帶菌者。家長能正向看待這觀點能有助孩子日後的適應能力。有家長面對學校的行政上改變有不同反應,有的是積極配合和接受,在上學前亦有做好一系列的預備功夫,務求讓孩子可以專心上課,又能夠保障到其他同學的身體免受不必要的感染;然而,有部份家為則感到程序煩瑣,不情願的為子女籌備開學。

上述的校園現象是一種行為學習(Behavioural Learning)模式。當學生上學時沒有妥善做好健康申報記錄,會被學校禁止進入校園,或在進入校園前受到阻撓,場景由於有其他朋輩存在,學生因而感到焦慮,故此日後為免再次產生如此不良的感受,每天都會為自己量度體溫。此外,有學生因為居住強制檢疫大廈而沒有上課,並參與政府指定的防疫控制措施,使全校同學不至於接受強制檢測,這種行為反映了家庭為顧全大局,以免個人因素而影響到其他人的思維,孩子經歷過此安排後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心,讓其意識要注重個人傳播病毒的風險,以免因而影響他人。上述兩種情景都能改變孩子的行為,一種是被懲罰的不良印象,而另一種是受到鼓勵或歡愉情緒後的正向行為加強,兩者均能達至行為上的改變。

父母是孩子的首個學習對象,孩子在日常言行舉止能反映家教,故此孩子在校園的一切表現,能夠代表著其日常生活中所能吸收到的訊息。若家長對於剛開學的行政措施能夠正面應對,並對孩子說明程序背後的意義和個人的責任,教育孩子日後對待變化時同樣需要反思其個中的因由,讓孩子習慣這種正向思維方式。這些具有正向思維的孩子在成長後,在面對變化的時候會懂得如何理解和適應變化,甚至可以減少因改變而引伸的困難和壓力。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E8%A8%BB%E5%86%8A%E7%A4%BE%E5%B7%A5-%E6%A2%81%E7%A7%89%E5%A0%85-768x1024.jpg

梁秉堅 Jeff Leung
註冊社工
關注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推動正向Positive文化,
提升社會、企業、家庭保持「正向」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

【正向成長|註冊社工 梁秉堅】創意藝術助孩子表達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