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人人爆汗,究竟每天喝多少水 才算適合?運動期間,為免身體流失大量 水 分,又有何注意事項?飲 水固然重要,但必須適可而止,因為不是飲得愈多就愈健康,狂灌 水 的話,有機會引致水中毒 。見字飲 水!
每天飲 水分量
人體有70%是 水分,而體內每個系統(如營養輸送、血液循環、調節體溫、消化等)都需要 水分來運作,所以補充足夠的水 分是很重要的。一般建議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應飲6至8杯(每杯約240毫升)的水 或流質飲品(例如牛奶或清湯)。
幼兒方面,根據衞生防護中心《二至六歲幼兒營養指引(2018年修訂)》的建議,他們每天則應至少喝4至5杯(1杯=240毫升)流質飲品(包括清 水、低脂奶、清湯等)。
運動的飲 水策略
做運動導致大量汗 水流失,為確保體內有充足的水 分,在運動前、運動期間及運動後,不妨參考以下衞生防護中心提供的一些飲水 策略。
運動前 |
目的:保持身體有充足的 水分 |
分量:至少在運動前的4小時,慢慢飲480至600毫升的 水 分。 |
注意:一般來說, 水是最佳選擇。 |
運動期間 |
目的:維持體內 水分的平衡,防止脫 水 |
分量:運動期間,每小時的飲 水 量不要多於1公升。 |
注意: 1.如運動時間少過60分鐘,運動期間應每隔15至20分鐘飲90至240毫升的 水 分。一般來說, 水是最佳選擇。 |
2.如運動時間多過60分鐘、或在炎熱和潮濕的環境下運動、參與耐力或劇烈的運動等,運動期間應每隔15至20分鐘喝90至240毫升含鈉的運動飲品。 |
運動後 |
目的:補充因流汗而失去的水分和鈉。 |
分量:如需盡快解決脫 水問題,可按每1公斤體重的 水 分流失,喝約1.5公升水 或運動飲品。在短時間內喝大量 水分會增加排尿量,故需補充比流失量更多的 水 分。記得不要一次狂灌大量 水分,應在一段時間內循序漸進地攝取 水 分(及電解質)。 |
注意:如果時間許可,進食含有適量鈉質的正餐及小食,再加上充足的清水 可助身體回復 水分平衡。 |
灌 水 vs 水中毒
鈉是人體內很重要電解質,可維持人體水分平衡,幫助神經肌肉運作。在正常的情況下,人體會自動調控 水 及鈉的平衡,如果血漿鈉離子濃度處於正常範圍(即135-145 meq/L),當然不成問題。
但如果不停狂灌水,導致體內「 水太多、鈉太少」,血液中鈉的 水 平下降,令鈉離子濃度低於正常範圍,便可引致 水中毒 ,臨床上稱之為「低血鈉」。症狀有頭痛、昏睡、神智不清、感覺遲鈍、身體麻痺、癲癇等,嚴重的甚至會昏迷。
低血鈉可能症狀
低血鈉種類 | 可能症狀 |
輕度低血鈉(<135 meq/L) | 不明顯 |
中度低血鈉(<130 meq/L) | 倦怠、噁心、頭痛、嗜睡等 |
重度低血鈉(<120 meq/L) | 休克、腦損傷,甚至死亡 |
資料來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飲 水 雖然重要,但絕不能過量,尤其是不應不停灌 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