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個較嚴肅的題目。教導孩子要以 孩子 為中心,因為平日成年人很容易明白的東西,簡單如加減乘除,到較深一點的數律、方程式、枚舉,甚至英文的文法,中文的部首及筆畫,小朋友未必可以即時掌握,需要從他們的角度去教導他們,令他們明白。然而,家長在教小朋友的待人接物方面,就不應把 孩子 當作世界的中心。例如小朋友跌傷了,不是地下太硬,在客廳內碰到東西,不是死物的錯,而是有人沒有把雜物放好,甚至是小朋友自己沒有注意好周遭的事物。小朋友也要學會遷就別人、遷就環境,不應該自我中心,講權利、講自由,在任可情況也不應該變為自私。
家長必需要令小朋友知道自己也有責任去承擔自己的過失,不會一切事件都是別人的錯、甚至是成年人的錯。家長在遷就小朋友之餘,也要教曉小朋友整個社會是由無錯的個體組成,小朋友不應只顧自己的感受,要學會理會別人的感受。任何一個權利,是從義務開始說起,不是先權利,後講義務。如果每個人只顧自己的利益,以個人出發點行先,社會就會不能正常運作。
舉個例子,就算今天功課很多,也不應該去抄襲功課、更不應該動輒就投訴老師所給予功課太多。小朋友也應該反省為什麼功課多,例如是否因為小朋友因為平時做功課太大意,引致太多改正功課而令功課增多呢? 又或者是否因為小朋友做得太慢,平日沒有好好注意做功課的速度呢? 又或者是否因為小朋友沒有背好乘數表、沒有背好文法 、引致進度未如理想呢? 家長應教導小朋友學會反思、三省吾身。
在此,我們家長不妨留意多元智能中有2個智能 —- 內省智能 (Intra-personal / Introspective) 及人際智能 (Inter-personal / Social)。我們先從了解自己出發,再做好一個團隊中的參與者。以 孩子 為中心,並不是把孩子變成所有人的中心,更不是 孩子 變成自我中心。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