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心理健康

防止親子關係出現情緒勒索 向孩子提出請求留意5大點

在一次的家長工作坊中,筆者向家長們提出有關人人都需要為自身的情緒負責這概念,並以子女考試成績不似預期為情境作討論,可能這情境太切合大家的實際經歷,因此引起大家熱烈討論,其中有一位家長問:「可是我女兒沒盡力,考試成績差,難道我不能夠覺得失望嗎?」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如果對方不是這樣做,我就不會有這個情緒 」,這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人的情緒是由對方的行為和言語所激發起的。


小朋友嫌棄父母囉嗦?3個超有用貼士與孩子共同成長

在小學舉辦家長交流小組時,我會問家長一個問題,「你是如何看待你的孩子?」。家長通常會表達「希望孩子健康生長」、「與孩子關係不錯」、「或者在學業上能夠再努力一點就好了」等等。我又會再問「你覺得你的孩子是如何看待你呢?」,家長會打趣地笑說:「他應該覺得我囉嗦」、「道理有點多」,「讓他玩多一點就好了」。其實答案是沒有標準,重點在於父母怎樣理解自身與孩子成長的關連。


心理健康| 培養忍耐力三大重點 「延遲滿足」成就遠大目標

在爭分奪秒的世代中,凡事講求效率、成果,我們傾向聚焦於即時結果,追求長遠目標的耐性相對減少,日常生活中欠缺耐性的例子包括:點開網頁後三秒鐘沒出現畫面就懷疑網路出了問題、等候交通工具超過五分鐘就開始考慮要不要改搭的士等。


心理健康|解構健康vs不健康完美主義 三個方法助孩子建立正面心態

平日,小朋友總會因未能把事情做到完美而懊惱,他們通常都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即便已有優秀的表現,仍然會感到自身不足。完美卻是一種沒有止盡的追求,完美之後總可以找到「再完美」的理由,所以,有時過份追求完美,尤其是不現實的追求目標,往往會導致過多的自我批評,因而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


心理健康|養兒一百歲別再長憂九十九 抱寬容態度及好奇心陪伴子女成長

最近,我留意到在工作或私人社交生活上遇到的家長,無論孩子年長或是年幼,他們大部分好像總帶著一份為孩子而憂慮的心情。孩子仍小的,就擔心他們的健康、發育;長大些少就開始為著他們的學業、社交而緊張;處於青春期的,就煩心他們反叛、感情狀況、前途選擇;成年時又為著他們的工作、經濟、生活而掛心⋯⋯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絕不誇張。可是,作為子女也好,父母也好,當然不希望「長憂」!


心理健康 | 所有事物平均分配就是公平?三個步驟應對子女「偏心」投訴

育有多名子女的家長們,相信也曾聽過以上的說話,被投訴偏心。孩子之所以會作出「不公平」等判斷,往往基於與他人比較,然而與他人比較在成長中有重要作用。根據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在缺乏客觀標準的情況下,每個人傾向利用他人作標準,透過與他人比較來進行自我評價(Self-appraisal)(Festinger,1954)。


心理健康 | 理解孩子的好勝心

孩子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安全感,特別計較輸贏,認為自己需符合某些條件才會被愛。由於這類孩子時常擔心自己「被嫌棄」,無形就有種推動力想在環境中突出自己的能力感。專門研究兒童與家庭發展的美國心理學家Cummings與Kouros(2008)指出越不安的孩子,就越想在不同處境中「獲勝」;在輸掉的𣊬間,較易因內心的不安導致情緒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