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正向教育孩子,不單只是需要言語上的讚賞,還有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那麼正向的眼光是怎樣的呢?香港遊戲及心理治療學苑陳祖恩輔導員將教各位家長如何運用「望遠鏡」看待孩子的每一個行為。
Tag Archives: 兒童心理
「生仔要考牌」,不經不覺由開玩笑,變成至理名言。我們身邊或許會有朋友或親人在教養孩子上遇上各式各樣問題。到底世上有沒有一種成功育兒方法,讓父母可以效法呢?讓我們聽聽家長教育講師Vinic爸爸分享有關6A品格教育的觀點。
由正向心理之父Martin E. P. Seligman 提出廿四個品格強項是正向教育的強大基礎。無論任何年紀,每一刻都運用品格強項解決我們生活中的一切。而這廿四個品格強項,是人人皆有,差別是強弱不同和你是否願意使用。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家庭矛盾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道難題。你苦口婆心地在勸說著他快點溫習、早點休息;往往卻只能得到半句敷衍甚至一句不耐煩的回覆。加上身處於電子化的時代,令彼此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困難,糾纏不休的爭吵似乎沒有盡頭,家庭關係也隨之變得惡劣。有見及此,香港家庭福利會(下稱:家福會)推出全港首個全新的「網上自學調解平台」,讓我們能夠像煮飯一樣輕鬆解決家庭矛盾。
你相信「智力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沒多少能改變」,還是「智力水平是能夠改變的」?你的答案其實反映了你的心態,繼而影響你的成就,同時亦影響你的教養方法及你子女將來的成就。本文所指的成就不是以金錢名利而衡量,而是成功達到自己所想的目標,亦即是正向心理學所指的PERMA(Positive Emotions, Relationships, Meaning, Achievement)中的Achievement。
近年興起的 「正向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品格和正向思維,無論對於學校或家長都十分重要。教育三個重要持分者 – 學生、教師和家長都應有 「共同語言」才可以朝同一方向進發。正向教育是否正是這個 「共同語言」呢?香港又是否準備好推行「正向教育」呢?
正向心理學,一個看似簡單但又極其複雜的概念,也是不少人一直追求的目標。它旨在關注個體的潛力、成長和幸福,並與傳統心理學研究中關注的問題和疾病有所不同。那麼正向教育同正向心理學的關係是什麼呢?對於家長而言,又應如何運用正向心理學去教小朋友呢?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就來為大家解答,該如何通過正向心理學來培養孩子的思維模式。
手機與電腦,漸漸地產生更多樣性的功能供我們使用,當中的電腦遊戲、手機遊戲,更是現今時代消閒娛樂的潮流。在孩子使用手機與電腦時候,我相信每一位家長,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沉迷玩手機和電子遊戲的,但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從哪個方向入手去跟孩子溝通這件事呢?
最近電影《Barbie 芭比》上映,也令不少人回憶起兒時的玩伴。不過Barbie從來都是被定型為是女生會玩的玩具,當有些家長看到仔仔會玩Barbie或者是比較女性化的玩具時,不免會感到緊張。他們擔心這是否代表孩子的性別認同有問題,或者會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然而,這些擔憂是否真正有根據呢?讓我們來看看兒童心理學家Dr. Rosa Kowk(郭博士)怎麼說。
自從月初荷里活廣場暴力影片在網上獨傳,令不少人瀏覽後都不禁毛骨悚然,甚或對外出膽戰心驚。其實不止此類事件,近年亦不時有車廂、街道等的MMA打鬥片段瘋傳,令人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跟大家分享3個具科學根據的情緒調理方法的建議,幫助大家安撫情緒,別被焦慮悲傷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