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小一派位,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若家長和小朋友不滿意派位結果公布,便需要到心儀小學叩門。與此同時,家長和小朋友亦應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以最好一面迎接未來。兒童心理學家Dr Rosa Kwok(郭博士)教大家在失落心儀學校時留意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調整心態。
心理健康專家
「而家啲小朋友真係一刻都唔悶得,坐一陣又話悶。。。」
「係囉,我哋以前細個阿媽打牌,或者大人食飯傾計,成日都自己坐響度,而家啲小朋友,我諗 15 分鐘安靜坐響度都好難……」
「我細嗰個成日都到黏著我,已經 4 歲,我行開一陣都喊。」
為人父母總會遇到孩子哭鬧的時候,尤其在公眾場合,既希望儘快平靜孩子,避免影響他人,又想孩子學習管理情緒,你會跟孩子說什麼呢? 「安靜!」、「唔好再大嗌/喊!」這會是你的開場白嗎?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教家長有5句話不要說!
在一次的家長工作坊中,筆者向家長們提出有關人人都需要為自身的情緒負責這概念,並以子女考試成績不似預期為情境作討論,可能這情境太切合大家的實際經歷,因此引起大家熱烈討論,其中有一位家長問:「可是我女兒沒盡力,考試成績差,難道我不能夠覺得失望嗎?」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如果對方不是這樣做,我就不會有這個情緒 」,這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人的情緒是由對方的行為和言語所激發起的。
香港教育制度一直被指對學生壓力大,近日網上瘋傳一段影片有關一位小二女學生在港鐵內向母親申訴壓力過大的影片,片中女學生多次提出「好辛苦」、「我好慘」、「我頂唔順喇,生存呢個世界上」等等,道盡自己的苦況。
在小學舉辦家長交流小組時,我會問家長一個問題,「你是如何看待你的孩子?」。家長通常會表達「希望孩子健康生長」、「與孩子關係不錯」、「或者在學業上能夠再努力一點就好了」等等。我又會再問「你覺得你的孩子是如何看待你呢?」,家長會打趣地笑說:「他應該覺得我囉嗦」、「道理有點多」,「讓他玩多一點就好了」。其實答案是沒有標準,重點在於父母怎樣理解自身與孩子成長的關連。
在爭分奪秒的世代中,凡事講求效率、成果,我們傾向聚焦於即時結果,追求長遠目標的耐性相對減少,日常生活中欠缺耐性的例子包括:點開網頁後三秒鐘沒出現畫面就懷疑網路出了問題、等候交通工具超過五分鐘就開始考慮要不要改搭的士等。
本港學生自小面對巨大學業壓力。早前西貢區多間機構發表《小學生快樂指數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一半受訪學生的得分顯示心理不健康,該區有超過三成學生感到不幸福,估計與自尊感、校園及家庭生活相關。
你希望孩子越來越聰明?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跟大家分享3個來自兒科醫生的建議,幫助家長教出越來越成功的孩子。兒科醫生Dr. Dana Suskind提醒我們,如果我們想要教出越來越成功的孩子,我們千萬不要忘記3個「T」,這3個「T」代表著甚麼呢?
作為家長,希望在兔年教出一位成功的孩子嗎?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分享3個方法,幫助家長在兔年教出一位越來越成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