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ChatGPT」新科技的誕生及發展,有些職業技能可能會被取代,在這情況下,如何穩固自我價值?
編輯推介
有些小朋友因著父母是舊生關係或靠分數派入心儀學校,好多父母覺得小朋友「入到去就會識㗎啦」、「入到去先算」,事實上小朋友力有不逮的話,有機會失去學習興趣、甚至自殘,更會影響家庭關係。ABC Pathways負責人Bally分享如何從幼稚園階段開始提升小朋友學習興趣,這個終身能力更可幫助小朋友適應程度較高的學校。
自從疫情,濕紙巾亦成為不少人必備的隨身物品之一,但有否想過會刺激皮膚?消委會早前於市面搜羅20款較常見、並沒有聲稱具消毒效能的個人護理濕紙巾,檢測結果發現全部樣本均沒有香料致敏物,其中有8款評分更達滿分,另有1款更測出含菌量超標近500倍!另有3款產品則測出其他問題,如驗出游離甲醛或對羥基苯甲酸酯等,可刺激皮膚、眼睛及引起炎症等問題。
最近又發生學童自殺案,家長群組內猜測是關於學業問題,因為在派發試卷後發生。筆者不敢猜測是什麼原因,也不會一口咬定是學校功課多、測考多的問題,因為環繞着孩子,有家庭、朋友、學校等等,很難歸疚一方的責任。
幼稚園影響有幾大?隨時影響到中學學習!揀幼稚園不能掉以輕心,尤其目標是名校或國際學校的家長,ABC pathways負責人Bally就表示在幼稚園做好準備工夫,在小學階段毋須做功課做到深夜12點;若果基礎打不好,小朋友失去學習興趣,成績不好,愈來愈不開心,父母又操心,變成惡性循環。
華語天后李玟(Coco)輕生離世,終年48歲,震驚外界。出生於香港的李玟,1994年在台灣發行首張個人唱片出道,2023年將迎接她出道30周年。然而,李玫兩位姐姐於昨晚(7月5日)公布離世噩耗,指李玟飽受抑鬱症所苦,令大眾更加關心精神健康的重要……
筆者日前聽了由資深出版人吳思源先生主講的「生死的自我教育」,談及疫情復常之復的一些反思及如何維持最佳健康狀態以準備未來。工作坊由亞洲家庭治療學院主辦。講者談到疫情有兩類人士抑鬱問題比較嚴重,分別是長者及青少年。
資訊及通訊業在全球都在急速發展,如果學生想在未來從事相關行業工作,可以考慮以下英國、美國、澳洲和加拿大提供的熱門課程:Computer Science、Information Systems、 Software Engineering、Cybersecurit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Data Science Network Engineering等等。
香港家長普遍十分重視子女學業,有些更以名校為目標,ABC Pathways負責人Bally見盡不少家長在教學上策略性失誤,令子女失去學習興趣,甚至落後於人。Bally又會教家長如何善用暑假,在短時間內追回一年學習進度。